本書遴選瞭作者寫於上個世紀四十到六十年代的數篇代錶作品(包括名文《魯迅》、《近代的超剋》等),昭示瞭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曆史時期,竹內好的思想方式與知識立場形成與發展,及其一貫的、與眾不同的思想物質。
本書是日本魯迅研究的扛鼎之作,對魯迅的研究達到前所未有的形而上高度與深度,“迴心說”的提齣首開以“懺悔”和宗教感切入魯迅研究之先河,對日本與中國的近代曆程亦有十分透徹的洞見。
竹內好(Takeuchi Yoshimi,1908年―1977年),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思想傢之一、文學評論傢、中國文學研究專傢、亞洲問題研究專傢。畢業於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科,後作為自由職業者專門從事著述活動。著有《竹內好全集》17捲,包括《魯迅》、《中國的近代與日本的近代》、《現代中國論》、《中國革命的思想》、《新編魯迅雜記》、《作為方法的亞細亞》,其著述對日本學術界發生過巨大影響。
1. 为什么读这本书? 我在宁波图书馆偶尔翻到这本书,好奇什么是“近代的超克”,不懂又没人可问就自己翻阅起来。我想了解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在日本侵华战前、战中、战后的与这场战争的情感联系和思想状态,日本战败后的怨恨?怀疑?苦闷?反思?另外还有日本的中国文学学...
評分 評分看这本书之前,对竹内好的了解不多,唯一一次就是读过他的《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对于文学研究,我仍然抱持着这样的观点,文学研究是面向未来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理论必须用于实践。至于其方法、形式,我并不认为是固定僵化的。然而,随着文学研究的学术化和体制化,这...
評分1. 为什么读这本书? 我在宁波图书馆偶尔翻到这本书,好奇什么是“近代的超克”,不懂又没人可问就自己翻阅起来。我想了解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在日本侵华战前、战中、战后的与这场战争的情感联系和思想状态,日本战败后的怨恨?怀疑?苦闷?反思?另外还有日本的中国文学学...
評分看这本书之前,对竹内好的了解不多,唯一一次就是读过他的《新颖的赵树理文学》。 对于文学研究,我仍然抱持着这样的观点,文学研究是面向未来的。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理论必须用于实践。至于其方法、形式,我并不认为是固定僵化的。然而,随着文学研究的学术化和体制化,这...
“無”,文學者,迴心之軸,主體性……論述背後的思維邏輯其實早就並不新,讀來也始終對這個近乎本質化的“無”充滿懷疑,但此前讀過和聽人講過的魯迅還是終於在這本得到重定嚮。對政治思想史充滿敬意,對戰後日本充滿好奇(還是要讀丸山真男啊!)神奇的是在《關於戰爭體驗的一般化》那篇裏看到瞭一點川端和小津電影(314),非常有趣瞭……
评分從思想史的角度研究魯迅,有些觀點非常厲害。魯迅從來就不是教科書裏麵的偉人,他的無奈、憂嘆隻能從他的文章裏錶現。可惜這本書讀起來的感覺沒有太好,可能是譯文不是很流暢的關係。
评分原計劃裏人的境況和The Age of Wild Ghosts估計都讀不完瞭,就補標這本作為漫長一年的收梢吧。路邊吃草、撿石塊兒、迴心。
评分掩捲長嘆的閱讀體驗。《魯迅》一文沒有期待中那麼偉大不過也相當動人,真正讓人欣賞的是戰後到六十年代的一係列中篇文章,《給曆史學傢的要求》讓我等治西洋史者再反思。《國傢的獨立與理想》《亞洲的進步與反動》都是精當的分析和總結,《近代的超剋》是名副其實的思想史反思(韓毓海的解讀用心可疑),對戰爭態度的分析和先行動後思考的風格,讓我對竹內氏和那一代日本知識分子心有戚戚焉。雖然他似乎使用自己眼中的魯迅做武器在做一些事,但不得不說這個魯迅的確比某些人眼裏的魯迅,要更有戰鬥性。昨夜和朋友聊天談到日本,我們都感慨東亞內部之互不理解實在可惜也可嘆。導師從我入學開始就一直在感慨我們對日本瞭解太少。日本在中國近現代當有更特殊而更重要的意義。讀竹內氏又一次激起我學日本語的興趣瞭[然而還是沒時間TAT]
评分最後一本爛尾書瞭結啦~竹內好真是一個思想強力的人,前麵談魯迅其實是藉魯迅論自己,後麵談日本民族與國傢非常深刻,甚至觸及到眼下中國的境況。大概竹內好式的人物在當今學界已經沒有瞭吧?紙上談兵之輩多,而愛之深切的勇士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