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物質性與遺産

曆史、物質性與遺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後浪齣版公司·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作者:[英]邁剋爾·羅蘭
出品人:後浪
頁數:240
译者:湯蕓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50286207
叢書系列:社會人類學叢刊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文化遺産
  • 邁剋爾·羅蘭
  • 文化
  • 文化研究
  • 後浪
  • 考古
  • 英國
  • 曆史
  • 物質性
  • 遺産
  • 文化遺産
  • 物質文化
  • 考古學
  • 文化記憶
  • 曆史物質性
  • 遺産保護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明的人類學探究

物質文化與博物館探討

………………

※編輯推薦※

☆ 邁剋爾·羅蘭教授在人類學和物質文化研究領域聲名顯著,他對西方人類學文明研究做齣瞭深刻的反思,並同中國學者一道在“文明”“物質性”等領域討論互動,進行瞭一係列深入對話。

☆聚焦“曆史、物質性與遺産”主題,契閤我國當下已蔚然成風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運動,推動對我國博物館方嚮轉型的理解。

☆紮實的人類學知識,豐富的援引資料,一窺英國人類學務實而又進取之風範。

………………

※內容簡介※

本論文集共收錄14篇講演稿和1篇附錄。講演稿是羅蘭教授於2006年至2014年間,在北京、成都、泉州、貴陽、大理等地參加會議、舉辦講座、參與國傢外國專傢局項目的主要論文與講稿的譯稿;附錄是對羅蘭教授的學術專訪。這些文章盡顯羅蘭教授多年來在長時段史的人類學、物質文化與博物館研究等領域的研究心得。

著者簡介

邁剋爾·羅蘭:在1972年獲得倫敦大學考古學博士學位後,至倫敦大學學院任人類學講師,後於1992年成為物質文化研究教授,曾擔任倫敦大學學院人類學係主任。羅蘭教授的研究突破瞭民族、國傢與區域的視野局限,並注重對各種文明體係的比較研究工作。作為一位卓有建樹的人類學傢,羅蘭教授的學術成果豐富,著有《考古學中的社會轉型》《物質文化研究手冊》等。

圖書目錄

自序………………………………………………………………………………1
編譯者說明………………………………………………………………………5
上編 曆史、文明與人類學
從民族學到物質文化(再到民族學)………………………………………3
文明與非洲的一體性…………………………………………………………15
長時段過去和斷裂……………………………………………………………41
超越封閉文化: 中國境外的文明、區域和長時段的延續與斷裂…………53
文明作為對照的宇宙秩序:西非與中國……………………………………65
作為宇宙統治之比照的文明…………………………………………………81
新石器化:從非洲到歐亞以及更遠之處……………………………………95
下編 物質性、遺産與博物館
器物之用:物質性的人類學探究…………………………………………119
獻祭行為:對世界“之間性”的物質化…………………………………131
遺産、記憶與後殖民時代的博物館………………………………………145
對遺産與記憶的再思考……………………………………………………167
重新定義博物館中的物品:中國遺産的井噴……………………………181
中國的新博物館時代到來瞭嗎?…………………………………………193
“新型”民族誌博物館:數字化遺産技術、社區參與及文化還原……207
附錄 物質文化與人類學:英國人類學傢邁剋爾·羅蘭專訪……………21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遗产”,应该是当下中国公共文化领域最火热的一个词。从自然遗产到文化遗产,再到无比潮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开展十数年以来,也常常广受诟病,比如,从最早完全商业化的“乌镇模式”、“新天地模式”,到如今遍地开花、亦真亦假的“古镇”,再到少...

評分

“遗产”,应该是当下中国公共文化领域最火热的一个词。从自然遗产到文化遗产,再到无比潮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开展十数年以来,也常常广受诟病,比如,从最早完全商业化的“乌镇模式”、“新天地模式”,到如今遍地开花、亦真亦假的“古镇”,再到少...

評分

“遗产”,应该是当下中国公共文化领域最火热的一个词。从自然遗产到文化遗产,再到无比潮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开展十数年以来,也常常广受诟病,比如,从最早完全商业化的“乌镇模式”、“新天地模式”,到如今遍地开花、亦真亦假的“古镇”,再到少...

評分

“遗产”,应该是当下中国公共文化领域最火热的一个词。从自然遗产到文化遗产,再到无比潮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开展十数年以来,也常常广受诟病,比如,从最早完全商业化的“乌镇模式”、“新天地模式”,到如今遍地开花、亦真亦假的“古镇”,再到少...

評分

“遗产”,应该是当下中国公共文化领域最火热的一个词。从自然遗产到文化遗产,再到无比潮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中国的遗产保护事业开展十数年以来,也常常广受诟病,比如,从最早完全商业化的“乌镇模式”、“新天地模式”,到如今遍地开花、亦真亦假的“古镇”,再到少...

用戶評價

评分

講非洲考古和前殖民文化的部分比較靠譜,博物館學次之,人類學較弱。徘徊在象徵人類學的中級階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评分

翻過,比較無感,有空二刷。202003二刷,還是沒太多感覺,和中國學者的對話部分可看。

评分

對於很多學術傳統的物質文化研究而言,Rowlands的確具有教化之功。

评分

按需。

评分

有些話題倒是不錯,作者的視野也挺寬闊。可能與作者的考古學背景有關,確實挺遺産的,缺點生活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