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作者:沈从文
出品人:楚尘文化
页数:4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0-15
价格:14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659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物
  • 历史
  • 沈从文
  • 艺术
  • 文化
  • 绘本
  • 植物
  • 楚尘文化
  • 花艺
  • 手作
  • 生活美学
  • 插花艺术
  • 器物之美
  • 自然之美
  • 慢生活
  • 创意DIY
  • 东方韵味
  • 心灵手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内容简介: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媒体及专家评论:

从写小说到改治文物,而且搞出丰硕的成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沈先生个人说,无所谓得失。就国家来说,失去一个作家,得到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也许是划得来的。但是从一个长远的文化史角度来看,这是不是损失?如果是损失,那么,是谁的损失?谁为为之,孰令致之?这问题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汪曾祺

从文暂不写小说而专心文物考古,是迫于分工的需要,绝不是改行……(从文)在历史文物考古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只会提高而不会淹没或降低他的文学成就。

——朱光潜

沈老在考古学方面的成就并不低于他在写作上的成功。

——金介甫(《沈从文论》)

沈先生的学术性论文,多半以文物图像为主,并选文献材料加以论证,判断是非,因博闻约取,笔下多有出人意料之创见,为专家和一般读者所共赏……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如绘画、陶俑、雕塑、石刻、砖刻等艺术品和史志记载为依据,详细论述了各个朝代的各阶级、各民族的服饰式样和特点,及其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状况和作用;并且解析了各阶级、各民族在不同时期对服饰审美的不同观点和演变。对于服饰文化同其他方面的相关问题,也作了较广泛深入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见解,其成就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供研究、教学之用。对工艺美术设计,对于古代文学艺术的注释和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本书的出版,在物质文化史的研究与古代社会生活的探讨上,无疑是个新贡献,在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上也做出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王亚蓉、王序(《沈从文和他的服装研究》)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

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湖南凤凰人,苗族。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尝试用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1949年以后,改行文物考古,在文物研究上,他坚持以实物为依据,综合材料、形制、纹样的发展与联系,走自己独特的研究道路,成为新中国文物鉴赏与文物研究的先驱者,取得了堪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

目录信息

代序 沈从文转业之谜/汪曾祺...... i
学历史的地方...... 001
一个长会的发言稿...... 005
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 009
抽象的抒情...... 023
我为什么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031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047
无从驯服的斑马...... 055
古代镜子的艺术...... 059
谈瓷器艺术...... 073
中国古代陶瓷... 085
玻璃工艺的历史探讨...... 097
“ 瓟斝”和“点犀 ”...... 111
“杏犀 ”质疑...... 125
试释“长檐车、高齿屐、斑丝隐囊、棋子方褥”...... 127
说“熊经”...... 137
“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 141
谈樗蒲...... 143
从《不怕鬼的故事》注谈到文献与文物相结合问题...... 147
花边...... 157
谈金花笺...... 163
谈广绣...... 177
谈染缬...... 187
江陵楚墓出土的丝织品...... 201
蜀中锦...... 209
织金锦...... 219
明织金锦问题...... 245
《明锦》题记...... 265
清代花锦...... 273
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281
关于天王府绣花帐子的时代及其产生原因的一点意见...... 293
关于赖文光马褂问题的一点意见...... 301
古代人的穿衣打扮...... 305
宋元时装...... 319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引言...... 331
过节和观灯...... 347
湘西苗族的艺术...... 359
塔户剪纸花样...... 367
谈皮球花...... 375
龙凤艺术...... 383
鱼的艺术...... 399
谈写字(一)...... 411
谈写字(二)...... 423
读展子虔《游春图》...... 437
谈谈《文姬归汉图》...... 461
春游颐和园...... 469
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477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我从杭州来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那时只要凭校徽,就可免费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一次,在故宫神武门楼上听学术讲座,主讲的就是沈从文教授,他讲的是明代的织金锦。这年暑假,我毕业留校做研究生。和我同班的波兰留学生吴光启也留下来做研究生...  

评分

年已过完,节气已然进入雨水。阳光在此时突然变得不一样了,温暖的让人和这里的猫都觉得该活动活动了。 迷惑这种感觉不知道和春天有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记忆中每到伊始。总会迷惑于很多事物。尤其是在几天前见到一位经年未见记忆中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企业中独当一面,更增加...  

评分

年已过完,节气已然进入雨水。阳光在此时突然变得不一样了,温暖的让人和这里的猫都觉得该活动活动了。 迷惑这种感觉不知道和春天有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记忆中每到伊始。总会迷惑于很多事物。尤其是在几天前见到一位经年未见记忆中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企业中独当一面,更增加...  

评分

评分

“我便常常过河去听他谈宋元哲学,谈大乘,谈因明,谈进化论,谈一切我所不知道却愿意知道的种种问题。” 人若能求知不倦,终能于微小凡俗中得见真章。 这是一本偏专业的杂论集,收录沈从文的部分演讲和文章,考据内容涉及服饰器物字画民俗等等。 虽然是几十年前的理论,但沈先...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时觉得取名怪得很,看完才知道,历史的遗留都是最普通的载体。

评分

因为对汉服感兴趣而读,却有意外的收获。大部分文章都较易通读,只是后面那篇讲《游春图》的行笔怪异,过多的中国古代绘画知识粗暴罗列,让人读得喘不过气来。

评分

就这。。。楚尘文化从各种报纸上找来沈从文的无比虚伪写给党看的文章,敢标价149。。。

评分

一本非常漂亮的大书,旁征博引,考证精细,包罗万象。涉及的东西也很趣,还有实物彩图的佐证,感觉对写古风小说大大有用。

评分

其实不如那套说各类器物的小全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