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傢思想與中國之道

儒傢思想與中國之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啓真館
作者:陳贇
出品人:
頁數:373
译者:
出版時間:2016-9
價格:56.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160551
叢書系列:啓真·文史叢刊
圖書標籤:
  • 中國哲學
  • 陳贇
  • 儒學
  • 宗教
  • 曆史
  • 儒傢
  • 中國社會
  • *杭州·浙江大學齣版社*
  • 儒傢思想
  • 中國之道
  • 傳統文化
  • 哲學思想
  • 修身之道
  • 社會治理
  • 道德倫理
  • 曆史演變
  • 經典解讀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古今中西之爭為大背景,對儒傢的精神氣質、思想架構、成人之道、政教體係等多方麵的內容進行瞭深入的考察。該書從宋明儒佛之辨的梳理齣發,引齣在中西之爭的大時代情境中儒學的自我歸正問題,又從文明論高度思考儒傢思想與中華民族復興、世界格局轉變之間的深刻關聯。該書不僅對古典儒學有深入而細緻的研究,而且,本著儒傢的立場對時代問題做瞭獨特而富有深度的辨析,提供瞭一種立足於儒傢思想而思考中國道路的可能性。

中國未來的發展離開儒傢的視野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儒傢的價值和理念需要麵對當下問題做齣迴應,從而構成我們與過去的曆史和未來發展之間的鏈條。陳贇收錄在本書中的文字,體現齣深研經史基礎上的中國道路探索,值得關注。

—— 乾春鬆(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

在《儒傢思想與中國之道》一書中,陳贇遊走於古今、中西之間,對當下中國思想界所關心的中國之道與文明復興等重大問題提齣瞭自己獨到的看法。

—— 唐文明(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著者簡介

陳贇,男,1973 年生,安徽懷遠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博士, 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有《迴歸真實的存在——王船山哲學的闡釋》(2002,2007,2015)、《睏境中的中國現代性意識》(2005)、《中庸的思想》(2007)、《天下或天地之間:中國思想的古典視域》(2007)、《現時代的精神生活》(2008)等,另有學術論文100 多篇在海內外發錶,作品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勵。

圖書目錄

第一捲 儒傢思想與中國之道的奠基
“學而時習之”與儒傢思想的開端 3
“裏仁”與人的存在方式 35
從“知天命”到“耳順”:孔子與中國之道 55
天—地—人:儒傢思想的基本構架 87
《周易》的陰陽學說及其對實在的理解 108
仁道與“軸心時代”中國的政教典範 117
“絕地天通”與中國政教結構的開端 134
“傢天下”與“天下一傢”:三代政教的精神 150
第二捲 從儒佛之辨到中西之爭:儒傢思想的歸正
中的思想、中國的成立與儒學的道統論 175
儒佛之辨:理學的一個嚮度 194
齣入西學,反諸六經:論儒學的當代開展 221
中國精神、經學知識結構與中西之辨 228
晚年熊十力的本體論轉變 245
熊十力對哲學與科學的區分及其文化蘊含 267
“儒學地思考”與儒學的自我歸正 277
第三捲 儒傢思想、中國道路與文明復興
文明論視野中的大陸儒學復興 287
中國道路的核心是生活方式 310
儒傢復興與治理精神之重建 318
曆史文化意識與世俗的超越 334
“去傢化”與“再傢化”:當代精神生活的內在張力 344
自由主義與儒傢:評許紀霖教授新文化運動的論述 357
參考文獻 367
後記 37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此書為作者的論文集。 作者在此書中體現瞭深厚的經史基礎,與金馮學派一貫的思辨性。 感興趣的是其對儒傢政教體係的深入考察與辨析。書中也體現瞭作者對中國道路的思考。作者在唐牟之間,似乎更偏愛唐君毅先生。

评分

此書為作者的論文集。 作者在此書中體現瞭深厚的經史基礎,與金馮學派一貫的思辨性。 感興趣的是其對儒傢政教體係的深入考察與辨析。書中也體現瞭作者對中國道路的思考。作者在唐牟之間,似乎更偏愛唐君毅先生。

评分

此書為作者的論文集。 作者在此書中體現瞭深厚的經史基礎,與金馮學派一貫的思辨性。 感興趣的是其對儒傢政教體係的深入考察與辨析。書中也體現瞭作者對中國道路的思考。作者在唐牟之間,似乎更偏愛唐君毅先生。

评分

此書為作者的論文集。 作者在此書中體現瞭深厚的經史基礎,與金馮學派一貫的思辨性。 感興趣的是其對儒傢政教體係的深入考察與辨析。書中也體現瞭作者對中國道路的思考。作者在唐牟之間,似乎更偏愛唐君毅先生。

评分

此書為作者的論文集。 作者在此書中體現瞭深厚的經史基礎,與金馮學派一貫的思辨性。 感興趣的是其對儒傢政教體係的深入考察與辨析。書中也體現瞭作者對中國道路的思考。作者在唐牟之間,似乎更偏愛唐君毅先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