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专论两宋的随笔与书评集。作者虞云国先生兼具历史学家的专业眼光与人文学者的生动文笔,通过对君臣名人的肖像摹绘,重大史事的独到解读,文化现象的别样诠释,制度层面的透辟剖析,最终殿以高屋建瓴的宋代总论,宏阔而纵深地展现了宋朝兴亡成败的逻辑轨迹,堪称是一部深入浅出而雅俗共赏的历史佳作。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有论文数十篇,收入《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近年文史随笔编为《敬畏历史》、《放言有忌》、《水浒乱弹》、《书砦梁山泊》等。
虞老师的史料信手拈来,是读宋史不可多得的材料。 兹记录一段。 鹅湖之会 吕祖谦入闽,是从婺州出发,经龙游县城抵衢州州城,再西南行至江山(今属浙江)县城,然后南下过仙霞岭,一路山行,进人福建地界,过鱼梁岭,经浦城(今属福建)县城,转人崇安县界,抵达五夫。这一通道就是...
评分刻板印象固然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我们提前发现危险,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但如果我们单纯地依靠它来作出判断,很多时候则会蒙蔽我们的认知,让我们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犯下一些低级的错误。如果我们根据所谓的常识就以为法国人个个浪漫,英国人个个绅士,德国人个个严谨,那就...
评分从陈桥到崖山,从黄袍加身到国破家亡,是天水赵氏兴衰史,也是赵宋王朝的兴衰史。相比于本书前半部分人物篇,事件篇,文化篇,后半部分制度篇以及总论更引人深思。对于中华文化整个文明来说,宋朝只是封建王朝中的一个,但是她对于整个文明来说的重要性却是不可估量的,从宋朝...
评分宋、明两朝是历史民科聚集之地,虞先生以专业史家身份多年来普及宋史,既有精湛学识,又有生动史笔,可谓激浊扬清。他写朱熹、文天祥收发自如,不矫情不滥情。写狄青更是活灵活现,狄青起于卒伍,脸上有侮辱性的黥文,连艺妓敬酒都嘲笑他。但是,当仁宗劝他去掉刺字时,“他感到背后站着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这句穿插把狄青的心理写活了,且不突兀。而在史论方面,虞先生打脸刘仰这种水货,也是精彩,比如,刘引宋诗“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以科举入仕来佐证宋代政权的开放性,虞先生就指出,“权相史弥远专政时,一次相府开筵,杂剧助兴,有演员扮士人上场,念完那两句诗,另一优人就说‘非也,满朝朱紫贵,都是四明人。’尖锐揭露了籍贯四名的史弥远利益集团早已固化的政局现状。”文本细读功夫和历史眼见让人钦佩。
评分书名未能免俗。作为普及读物,可以给五星。综观虞先生的理解,关于宋代,有三点必须强调,第一,不要过分美化,第二,无关中国模式,第三,不认同厓山以后无中国论(要分清汉族、中国、中原王朝)。方法上,主要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入手理解时代,完全认同。而且本书也不尽是普及读物,还有六篇书评。涉及宋史中的几本名著,都有启发。讲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从王安石的非常相权说起,实际上是不直说地击中了要害,所谓“君主与士大夫合一”的模式,虽然有可能是理想的得君行道,但同样有可能是南宋突出的权相模式,两者是一体的。而且再更进一步推论,当相权过度发展的时候,皇权的反击也就不远了。另外一层感受就是,不论读哪朝哪代的历史,只要稍稍深入,大概都可以看到遍布的伤痕,而伤痕背后的痛楚都那么熟悉,其实触手可及。
评分关于宋朝的随笔,但是也是往往被人误解的地方。
评分虞老爷子写的真好读20190602-0618
评分宋、明两朝是历史民科聚集之地,虞先生以专业史家身份多年来普及宋史,既有精湛学识,又有生动史笔,可谓激浊扬清。他写朱熹、文天祥收发自如,不矫情不滥情。写狄青更是活灵活现,狄青起于卒伍,脸上有侮辱性的黥文,连艺妓敬酒都嘲笑他。但是,当仁宗劝他去掉刺字时,“他感到背后站着千千万万的普通士兵……”这句穿插把狄青的心理写活了,且不突兀。而在史论方面,虞先生打脸刘仰这种水货,也是精彩,比如,刘引宋诗“满朝朱紫贵,都是读书人”,以科举入仕来佐证宋代政权的开放性,虞先生就指出,“权相史弥远专政时,一次相府开筵,杂剧助兴,有演员扮士人上场,念完那两句诗,另一优人就说‘非也,满朝朱紫贵,都是四明人。’尖锐揭露了籍贯四名的史弥远利益集团早已固化的政局现状。”文本细读功夫和历史眼见让人钦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