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经验之种种

宗教经验之种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作者:[美] 威廉·詹姆斯
出品人:
页数:400
译者:蔡怡佳
出版时间:2016-9
价格:4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366304
丛书系列:人的宗教
图书标签:
  • 宗教
  • 宗教经验
  • 詹姆斯
  • 美国
  • 宗教学
  • 2018
  • 威廉•詹姆斯
  • 自购
  • 宗教
  • 经验
  • 信仰
  • 哲学
  • 灵性
  • 修行
  • 传统
  • 教派
  • 神秘主义
  • 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东西方100余位思想家的宗教体验与开悟状态的真实记录

● 这是宗教心理学领域中最著名的一本书,也是20世纪宗教论著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

● 作者是美国近代哲学、宗教学与心理学的第一人,当之无愧的思想大师。

这是一部百年经典之作,也是宗教心理学的里程碑作品。作者是美国近代哲学、宗教学与心理学的第一人,当之无愧的思想大师。他在书中认真思考了宗教的作用,并以伏尔泰、惠特曼、爱默生、路德等东西方100余位思想家的宗教体验与开悟状态的真实记录作为说明,同时还对皈依、悔改、神秘主义等普遍宗教经验进行了探讨。詹姆斯的创新研究,极大地开阔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借助“潜意识”的发现,揭示出在人们世俗的理智精神世界之外,还有更广大的精神新世界。全书语言通俗,叙述生动,情节跌宕,充满了趣味,发人深省。

作者简介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1875年建立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90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0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著有《心理学原理》(1890)、《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1899)、《实用主义》(1907)、《多元的宇宙》(1909)、《真理的意义》(1909)。

目录信息

读者导读 宗教与心理学对话的开端 / 001
前 言 / 009
第一讲 宗教与神经学 / 001
这些宗教天才也常常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比起其他天才,宗教的领导者也许更容易罹患病态的心理疾病。他们常常是天生善感的人,往往过着不协调的内在生活,在他们生涯的某个阶段还活在忧郁之中。他们不知节度,容易有强迫观念与僵固的想法;而且他们常常陷入出神状态,有幻听、幻视,表现出所有通常被称为病态的特殊行为。而且,这些在他们生涯中出现的病态表现,往往能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宗教权威与影响力。
第二讲 主题界说 / 017
这世界因为魔鬼的存在而显得更丰富,只要我们把它的颈项踩在我们的脚底。在宗教意识中,这正是魔鬼法则,或者说是负性法则与悲剧法则所被赋予的位置;也正因为如此,从情绪的观点来看,宗教意识显得十分精彩。
第三讲 不可见的实在 / 036
原初真理永远是建立于出自冲动的信仰;可以用言语道出的哲学,只是把它转化为华丽的公式而已。那非理性而直接的确信是我们内心较为深刻的部分,可以用理性来辩驳的部分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
第四讲、第五讲 健全心态的宗教经验 / 054
我可以说,所有的成长都是朝向自私心态的消泯。我指的不只是那些较粗糙、比较属于感官的自私形式,而是更幽微、更难以察觉的形态,例如表现为难过、悲叹、后悔、嫉妒等形式的自私。成长的方向在于实际地、有效地实现神的内在性,以及人内在自我真实的神圣性。
第六讲、第七讲 病态的灵魂 / 089
疯人对于可怕事物的幻象完全由日常事实取材。我们的文明建立于屠宰场上,而每个人都是在无助的痛苦、孤单的抽搐中离开这个世界。朋友,如果你反对这个说法,等你自己到了那个时刻再说。
第八讲 自我分裂与统合 / 116
宗教只是达到合一的许多方式之一。弥补内心的不完全并减少内在的不和谐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过程,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心理材料中发生,不一定要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古老的医学曾经提到疾病的恢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逐渐痊愈,一种是快速痊愈。在精神的领域中,内存的合一也有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另一种是突然。
第九讲 皈依 / 113
要达到某种心智结果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觉、有意的;另一种是不知不觉、无意的。在皈依的历史上,这两种方式都可能发生。因此,可以说有两种皈依历程,斯塔巴克分别称为立意型与自我交付型。
第十讲 皈依(结论)/ 151
皈依的效果为皈依者带来一种“人生态度的改变,虽然情感起起伏伏,这种改变是相当恒定而持久的……换言之,经过皈依的人,曾经采取宗教生活之立场的人,无论他们宗教的热情消减多少,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倾向于认同这个宗教”。
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 圣徒性的特质 / 179
宗教在性格上成熟的结果可以总称为圣徒性。圣徒性以宗教情绪为个人力量的恒常核心,具有普遍而特定的构成形态,对所有的宗教都相同,我们很容易勾勒它的特征
第十四讲、第十五讲 圣徒性的价值 / 227
就其效果而言,圣徒的这些素质对于世界的福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伟大的圣徒得到立即的成功;比较一般的圣徒至少是先驱与前行者,而且他们也可能是促进俗世变得更好的酵母
第十六讲、第十七讲 神秘主义 / 261
固然,神秘状态并不能单纯地由于是神秘状态,就获得任何权威。但较高层次的神秘状态指出了甚至是非神秘者都会倾向的宗教情怀。它们诉说至高的理想、诉说广大、诉说合一、诉说安全也诉说平静
第十八讲 宗教哲学 / 297
宗教学也要以个人经验的事实为原始材料,它整个批判的重建过
程也都要与个人的经验相合。它永远无法从具体的生活离开,也
不能在概念的真空中运作。它永远必须承认,就像每一种科学都
承认的,自然的微妙之处总是飞在它的前头,它的公式只是一个
近似值
第十九讲 宗教经验的其他特征 / 316
在宗教里,我们有一部分的人类本性与意识之外或是阈下意识的领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的直觉、假设、幻想、迷信、信仰、信念以及所有一般非理性的作用,都由它而来。它是我们梦的来源,而且很明显,梦也会回到它的区域。这个区域也是培养宗教生活的多数泉源
第二十讲 结论 / 335
我们所经验的世界总是包含两个部分,客观部分与主观部分。客观部分也许比主观部分宽广无数倍,但主观部分却是永远不能被抹杀或是压抑的。客观部分是我们任何时刻所思考的总和,主观部分是这个思考发生时的内在“状态”。我以客观的方式看到的人类经验的全貌,都以无敌的力量逼迫我超越这种狭隘的“科学”限制。真实世界无疑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是比物质世界更复杂的构作
后 记 / 357
译名对照表 / 36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Modern psychology, finding definite psycho-physical connections to hold good, assumes as a convenient hypothesis that the dependence of mental states upon bodily conditions must be thoroughgoing and complete. If we adopt the assumption, then of course what...

评分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宗教经验之种种》(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里把各种刻板的宗教教义、制度等放在一边,而将个人对圣灵的体验与情感放在了第一位。在此,笔者想引出自身在一次天主弥撒仪式中的个人宗教经验,来结合《宗教经验之种种》(以...  

评分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大学时候,有位同学听了哲学院一门课,回来强烈推荐。当时借来看了百十来页没看下去。之后没事会想起来看,但都没再看。这次是因为看到沃格林在文章中提到詹姆斯,虽然沃格林认为詹姆斯还没有发觉柏拉图的价值,但已经是他那个时代的佼佼者了。想着沃格林的...  

评分

评分

两种接受世界的方式,宗教比哲学较为热烈。宗教能克服不快乐。在宗教内,感情是首要的,哲学居于次要地位。 任何我们叫做“宗教”的态度,必须含有肃穆的、严重的并慈柔的成分。假如态度是欢喜的,那么,它必须不至于冷笑或暗笑;假如是愁苦的,必须不至于绝叫或咒诅。我们所...  

用户评价

评分

珍藏

评分

最喜欢的版本 翻译的很好 书很有质感

评分

家中常备经典书

评分

好书不多 且看且珍惜

评分

家中常备经典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