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超越“現代性”視野:趙樹理文學評價史反思 /001
一、趙樹理的“新奇”性 /002
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及其外/004
三、“現代”“個體”及其外/007
四、“民間”“地域文化”及其外 /010
五、超越“現代性”視野 /015
第一章 趙樹理評價與當代文學規範的變遷 /017
引論:1940—1950年代文學格局中的趙樹理 /017
一、《小二黑結婚》發錶前後 /021
二、《講話》和“趙樹理方嚮” /025
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趙樹理創作的“缺陷”/036
結語:規範內外的趙樹理文學 /049
第二章 趙樹理文學的內在曆史視野 /052
一、“民族形式”的創製:重審“五四新文藝” /055
二、“現代”還是“傳統”:趙樹理文學的性質/066
三、“反現代的現代性” /074
四、趙樹理文學現代性的獨特內涵 /080
尾聲:趙樹理文學的命運 /095
第三章 再思趙樹理文學的現代性問題 /097
一、作為問題的“現代性”:從兩篇文章說起 /099
二、語言:“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的媒介 /102
三、主體:個人主義、“新人”與“還原” /109
四、資源:“新質發於舊胎”與現代性悖論/114
第四章 《三裏灣》與趙樹理的鄉村烏托邦書寫 /120
一、趙樹理文學的結構與要素 /120
二、《三裏灣》:趙樹理的“自覺”之作 /127
三、以村莊為主人公的另類現代小說 /140
四、村莊敘事:“共同體”與“社會”的融閤 /148
五、“生活的藝術化”與彆樣地“看風景” /162
六、村莊裏的中國:文化、國傢與“社會主義”想象 /175
小結 /189
結語 趙樹理的曆史意義 /190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