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革命文学

1928:革命文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旷新年
出品人:
页数:36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34.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108466
丛书系列:“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
  • 旷新年
  •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 文学史
  • 左翼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 硕论
  • 研究
  • 革命文学
  • 1928
  • 中国现代文学
  • 左翼文学
  • 文学史
  • 早期中国文学
  • 思想变革
  • 文化运动
  • 鲁迅
  • 茅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旷新年,湖南湘乡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武汉大学,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出版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性》、《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二部下卷、《写在当代文学边上》、《把文学还给文学史》、《文学史视阈的转换》、《新文学的镜像》、《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概念》等。

目录信息

新版序言 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总序二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
绪论
暴日侵略下的中国——国民党统治的失败——1928年的上 海——“死去了的阿Q时代”
一、1928年的文学生产
上海:文人的归趋——杂志与现代文学生产——新书业与现 代文学生产
二、中国新文学的裂变
“无产阶级的‘五四——“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红 色的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创造社和 “语丝派”的论战——文学的重新定义——1928年的文化界
三、“革命的浪漫谛克”
“东亚革命的歌者”——“革命与恋爱”的公式——“革命的 浪漫谛克”——“革命与浪漫谛克”——殷夫的“红色抒情 诗”
四、“钱杏嘟理论之清算”
“新写实主义”的输入——“钱杏邮理论之清算”——“文艺 自由论辩”
五、“民族魂”——鲁迅
“死”——“在钟楼上”——“中国的Don Quixote”——从论争 到“转向”——后期杂文——“故事新编”
六、周作人和小品文
“自己的园地”——“十字街头的塔”——“凡人的悲哀”—— “载道”与“言志”——小品文
七、沈从文与“京派”
“倾斜的塔”——“京派”与“海派”——“京派”的形成——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沈从文的小说世界
八、现代主义的发生
“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现代”的“无轨列车”—— 新感觉派的文学想象——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戴望 舒与“现代派”诗歌
九、长篇小说的高峰
茅盾创作思维的特征与形成——“革命的浪漫谛克”的那一 面——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严谨的构思和宏伟的 结构
年表(1925—1936)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0358.血染的历史——读旷新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1928,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历史转折点,以“革命文学”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纪元, 它与时代、民族、人民共着苦难、血腥、挣扎、斗争的命运,它唤醒和组织了人民,并且改变了历史。它书写着一段血写的辉煌不朽的历史...

评分

0358.血染的历史——读旷新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1928,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历史转折点,以“革命文学”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纪元, 它与时代、民族、人民共着苦难、血腥、挣扎、斗争的命运,它唤醒和组织了人民,并且改变了历史。它书写着一段血写的辉煌不朽的历史...

评分

0358.血染的历史——读旷新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1928,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历史转折点,以“革命文学”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纪元, 它与时代、民族、人民共着苦难、血腥、挣扎、斗争的命运,它唤醒和组织了人民,并且改变了历史。它书写着一段血写的辉煌不朽的历史...

评分

0358.血染的历史——读旷新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1928,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历史转折点,以“革命文学”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纪元, 它与时代、民族、人民共着苦难、血腥、挣扎、斗争的命运,它唤醒和组织了人民,并且改变了历史。它书写着一段血写的辉煌不朽的历史...

评分

0358.血染的历史——读旷新年《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1928,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历史转折点,以“革命文学”拉开了一个新的文学纪元, 它与时代、民族、人民共着苦难、血腥、挣扎、斗争的命运,它唤醒和组织了人民,并且改变了历史。它书写着一段血写的辉煌不朽的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由文学生产提出"后期文化运动″概念。左翼理论论争和传播。

评分

M两个兴趣点:创造社前后;周作人

评分

翔实周密的文学史梳理。全景式描绘+个案分析,非常有用。清晰地展现了急速变动的革命形势之下不同文学显露的“政治性”。有关文学生产方式与文学创作、文学性质联系的论述很有启发:“文学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的本质。”引入本雅明的论述来说明30年代大众传媒和公共空间的发展导致文学从个人创作转向批量生产,从启蒙观念转向大规模意识形态与商品生产和一种独立的实践力量。敏锐地把握了时代的本质因素 对“革命文学”及其论争的评价较为中正理性。一方面,“革命文学”“文化批判”体现了对五四资产阶级现代性一面的批判和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逐步上升,具有毋庸置疑的进步性。另一方面,“革命的浪漫谛克”不仅有使得文学教条化公式化之嫌,也过分夸大了文学的能动与引领作用,最终滑向唯心主义。总的来说是一本上佳的文学史著作????

评分

1928,杂志是文学主要的生产方式,众多文人聚集上海,倡导“普罗文艺”。此时的“文学”与“五四”时期已然有了很大的差别。

评分

快速翻过,扫盲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