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项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现象的全面研究。在没有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那样的单个国家主导的情况下,合作能够持续下去吗?为回答这一紧迫问题,罗伯特·基欧汉分析了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的制度或“国际机制”,并描述了美国霸权受到削弱时这些机制的演变。他驳斥了霸权衰落使合作不可能发生的观点,将国际机制视为促进自利行为体之间非集中化合作的工具,而不是世界政府的弱势替代物。
罗伯特·基欧汉,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国际事务教授,美国人问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学会前任主席,曾任斯坦福大学、伯兰德斯大学、哈佛大学和杜克大学教授。著有《社会科学中的研究设计》(与加里·金和悉尼·维巴合著)、《权力与相互依赖》(与约瑟夫·奈合著)等。
苏长和先生自己也说,对这部作为国际关系学界掣肘的作品的翻译也是“信达”而并没有提到“雅”。的确,这部译作在字词翻译上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和探讨,而问题是,用偏激的、挑剔的目光看这部作品应该是译者的任务,而经不起考验的往往是读者的耐力和忖度水平。
评分 评分这本书和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8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主要探讨了霸权后的国际合作何以可能,运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苏长和教授的翻译也很用心和独到,对于学国际政治的和对国际政治感兴趣的朋友,该书值得一读。
评分相对原作,苏先生的翻译作的虽有些生硬,但相对英语语言基础颇弱的人还是一本相当好的国际关系学的入门读物;原作的目的的是让更加广泛的人群来关注时事,所以特意避免了许多专业词汇,而出自苏先生之口,翻身成为教科书一般的读物,旨在可惜可惜啊,除去其伪道学的外衣,这本...
评分苏长和先生自己也说,对这部作为国际关系学界掣肘的作品的翻译也是“信达”而并没有提到“雅”。的确,这部译作在字词翻译上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和探讨,而问题是,用偏激的、挑剔的目光看这部作品应该是译者的任务,而经不起考验的往往是读者的耐力和忖度水平。
虽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书,然而现在读来还是非常有前瞻性,尤其是石油、自由贸易等问题上美国可能采取的行动。纵观整本书,主要是讲述美国和欧洲及日本来回往复的关系,到底是那个年代的著作,天朝主要是打酱油的23333
评分用经济学分析政治学是有益的。多次博弈、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下届政府行为的内容确实精当。但微扰变得明显,一个只是部分纳入现有框架的国家崛起,一个“哪管洪水滔天”的美国总统上任之后,分析便脱离了框架。毕竟一个没有声誉的人不会为声誉付出一丝一毫。
评分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评分虽然没能达到预估中霸权之后的状态,但对合作与纷争走向的部分预测精妙绝伦。霸权还是那个霸权,然而一切都不一样了。
评分提出了一个好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