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捲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作者:王建朗
出品人:
頁數:1224
译者:
出版時間:2016-6-1
價格:CNY 26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9781982
叢書系列: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民國史
  • 曆史
  • 近代史
  • 中國史
  • 曆史學
  • 黃剋武
  • 中國研究
  • 民國史
  • 中國近代史
  • 兩岸史學
  • 民國政治
  • 社會變遷
  • 曆史研究
  • 檔案資料
  • 思想文化
  • 軍事史
  • 經濟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晚近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曆史長河中的重要時段,包含著多重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社會等方麵的內容,不僅具有曆史的意義,更因其與現實密切關聯,而引起學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近代史研究一嚮是中國史學研究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自1930年代初期中國學者明確提齣“中國近代史”的概念及開展相關研究,至今已近百年,其間有關研究成果數量豐碩,涉及的主題包括瞭中國近代史的方方麵麵,成績斐然。1980年代以來,隨著大量過去深藏不露的檔案文獻的開放,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及學術潮流的衍變,隨著學術交流的廣泛進行和研究的深入及認知的變化,海內外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亦在不斷發展、深化、創新,成果迭齣。

為瞭進一步推動中國近代史研究,尤其是促進海峽兩岸學者對中國近代史的共同研究,2010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發起“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研究計劃,約請大陸及海峽對岸的颱灣各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同仁共同參與,並得到他們的積極迴應。其後,該項計劃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其研究宗旨為:

1、以專題研究的框架,展現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尤其著重展現1980年代以來中國近代史研究在史料運用、研究方法、個案解讀、曆史詮釋等方麵的新進展與新趨嚮,注重其學術性與前沿性。

2、麵嚮學界同行,具有國際視野,體現全球化時代學術研究的新特點。同時,亦考慮到大學本科以上學生及社會大眾讀者的學習需要和閱讀興趣,力求有更廣大的讀者麵。

3、在注重學界過往比較重視的政治、經濟、外交史研究的同時,也注重體現近年來學術研究的新視角與新趨嚮,在思想、文化、社會史研究等方麵,亦有充分的寫作與討論空間。

4、各章節以專題和專論為中心,不求麵麵俱到,但求有感而發,內容詳略得當,文字通暢可讀,書後附參考文獻和人名索引。

考慮到學術研究的百傢爭鳴特性,以及本研究計劃的參加者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機構,具有或同或異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曆,我們不要求以同一視角和話語係統從事研究與寫作,而是充分尊重作者個人的研究興趣、學術見解與錶述方式,本著文責自負的原則,在自由討論切磋的基礎上,以客觀真實、實事求是為本,既凸顯學術共識,又保留錶述差異,最終形成在中國近代史各個不同論述主題之下的異彩紛呈的學術研究精品。

參加本研究計劃的學者共有57位,其中大陸學者34位、颱灣學者21位、香港學者2位,每位學者就其所擅長之研究主題各撰寫一章。北京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王建朗研究員統籌主持研究計劃,颱北近代史研究所時任所長黃剋武研究員在聯絡颱灣學者參與研究並提齣撰寫意見方麵貢獻良多。王建朗、黃剋武研究員慨允共同主編本書並為序。

《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完成齣版,是兩岸學者閤作共同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良好開端,並提供瞭成功的經驗。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未來兩岸閤作研究具有無限廣闊的空間。我們期待兩岸學者有更多的閤作,在全球化的時代,建立我們對中國曆史的主體性詮釋,留下我們這一代學者的學術印跡!

著者簡介

王建朗,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近代史係主任,兼任中國史學會秘書長。專業研究方嚮為近代中外關係史。主要學術著作有《中國復興樞紐》、《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曆程》、《中華民國史·外交誌》、《中國近代通史》第9捲《抗日戰爭》等,自1985-2012年以來,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黨史研究》、《抗日戰爭研究》等期刊發錶論文50餘篇,其中《二戰爆發前國民政府外交綜論》、《新中國成立初年英國關於中國聯閤國代錶權問題的政策演變》、《衰落期的炮艦與外交——“紫石英”號事件中一些問題的再探討》分獲中國社科院第三、四、五屆優秀成果奬。

黃剋武,颱灣中生代中國思想研究的代錶人物,現任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所長。牛津大學東方係碩士,斯坦福大學曆史係博士。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方麵的研究。研究論文幾十篇,並編有多種專題性的學術論文集。著作有《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啓超調適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密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等。

圖書目錄

民國捲上
第1章 辛亥革命:“低烈度”與大業績(廖大偉)
第2章 北洋政治的“亂”與“治”(楊天宏)
第3章 北洋外交的成敗(唐啓華)
第4章 訓政框架下的國民政府(劉維開)
第5章 國民黨的派係與內爭(金以林)
第6章 國民革命軍的製度與戰力(張瑞德)
第7章 革命的底層動員:中共早期農民運動的動員·參與機製(王奇生)
第8章 中國蘇維埃革命的源流(黃道炫)
第9章 國共分閤的背景、經過與原因(楊奎鬆)
第10章 戰前蔣介石與中共、日本之間的三角關係(黃自進)
第11章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步平)
第12章 戰時外交:從苦撐待變到大國擘畫(王建朗)
第13章 汪精衛政權登場與落幕(邵銘煌)
第14章 國民黨統治的衰頹(汪朝光)
第15章 國民黨大陸統治的瓦解及其退颱(林桶法)
民國捲下
第16章 善後大藉款析論:民國財政的奠基與民族主義的激蕩(林美莉)
第17章 從銀元到法幣:民國幣製演進(卓遵宏)
第18章 近代中國銀行業的變遷:以官商互動為中心(吳景平)
第19章 階級和職業:1930—1940年代上海銀行界的政治和經濟動態(李培德)
第20章 官僚資本與“官辦商行”(鄭會欣)
第21章 南京政府十年中美經濟關係的考察(吳翎君)
第22章 黨國體製肇建與商民運動之興衰(馮筱纔)
第23章 民國鄉村建設運動(鄭大華)
第24章 尋找富強之路:近代中國教育發展的觀察(陳進金)
第25章 由“學戰”到“思想戰”:民國時期的思想與學術(章清)
第26章 信仰與社會:民國時期的宗教變動(陶飛亞)
第27章 現代性與民國城市日常生活(忻平)
第28章 民國時期的邊海疆交涉(陳謙平)
第29章 中央與地方關係的雙重奏——以雲南為例(楊維真)
第30章 祖國去來:日本統治與光復初期颱灣人的兩岸往來(謝國興、林欣宜)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比起晚清卷,民国卷的选题偏好主要集中于政治史(上卷尤以两党历史为重)、经济史与外交史。具体行文以专题史下的“通史”写法为主。 不过书中比较遗憾的地方是: 1.比起晚清史,总体而言,实在担不上“新编”二字,每个专题很难看到类似晚清史搬对以往学术书写的回应与新说,...  

評分

比起晚清卷,民国卷的选题偏好主要集中于政治史(上卷尤以两党历史为重)、经济史与外交史。具体行文以专题史下的“通史”写法为主。 不过书中比较遗憾的地方是: 1.比起晚清史,总体而言,实在担不上“新编”二字,每个专题很难看到类似晚清史搬对以往学术书写的回应与新说,...  

評分

好书!先看了参考文献,非常“壮观”!序言后记,持论客观!王建朗研究员的序可做一篇客观的简明近代史导读!上册按时间通史性论述,下册分专题史论述。保留了台湾研究人员的历史观点。开卷有益!为两岸近史所点赞!期待能再读晚清卷!(偶有印刷小bug,第391页蒋中正印成蒋中...  

評分

刊于2016年第24期《凤凰周刊》。此书其实是很多书的一个缩编,适合普通读者了解学界前沿观点。 这两年,经常有朋友让我推荐靠谱的中国近代通史,每次想来想去,能作为候选的,也只有最知名的那几本,即蒋廷黻、李剑农、陈恭禄、陈旭麓、徐中约、郭廷以等人的著作。这些书好是...  

評分

文章来源:《读书》2017年4期 邓野在研究抗战结束前后国共之间的和谈历史时有一段很精辟的论断:“民国政治的全部真谛在于:政党与武力的高度统一。政党在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武装集团,因而政见之争往往演化为武力之争。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六年的国共谈判,在形式上表现为...

用戶評價

评分

這種每人寫一個單元的壞處就是,總會有那麼一兩小點被巧妙的漏掉並一筆帶過。它們並不重要,但又會被不時提起,讓你如鯁在喉。

评分

與劍橋中國史類似的結構,由專研某一領域的專傢獨立撰寫章節,好處是每一章節可集中體現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但作為一部“通史”來講章節間不免顯得雜亂和覆蓋不全或重疊,本書最大的意義大概在於體現瞭學術界近十幾年來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讀之有益。另第十章“戰前蔣介石與中共、日本之間的三角關係”在解讀日本政局時主要引用當時國民政府軍政要人對日本時局的觀察作為論據,與日方史料對照似有不符之處

评分

可以。

评分

亞細亞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评分

這個書怎麼說呢,這些學者的相關學術書籍在大陸基本都已齣版,這本書不過是他們研究領域和學術書籍的簡論成一篇文章而已,不如直接買他們的學術書籍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