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王建朗
出品人:
页数:12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1
价格:CNY 2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81982
丛书系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民国史
  • 历史
  • 近代史
  • 中国史
  • 历史学
  • 黄克武
  • 中国研究
  • 民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两岸史学
  • 民国政治
  • 社会变迁
  • 历史研究
  • 档案资料
  • 思想文化
  • 军事史
  • 经济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晚近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段,包含着多重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具有历史的意义,更因其与现实密切关联,而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代史研究一向是中国史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自1930年代初期中国学者明确提出“中国近代史”的概念及开展相关研究,至今已近百年,其间有关研究成果数量丰硕,涉及的主题包括了中国近代史的方方面面,成绩斐然。1980年代以来,随着大量过去深藏不露的档案文献的开放,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及学术潮流的衍变,随着学术交流的广泛进行和研究的深入及认知的变化,海内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亦在不断发展、深化、创新,成果迭出。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尤其是促进海峡两岸学者对中国近代史的共同研究,201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发起“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研究计划,约请大陆及海峡对岸的台湾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同仁共同参与,并得到他们的积极回应。其后,该项计划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其研究宗旨为:

1、以专题研究的框架,展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尤其着重展现198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史料运用、研究方法、个案解读、历史诠释等方面的新进展与新趋向,注重其学术性与前沿性。

2、面向学界同行,具有国际视野,体现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的新特点。同时,亦考虑到大学本科以上学生及社会大众读者的学习需要和阅读兴趣,力求有更广大的读者面。

3、在注重学界过往比较重视的政治、经济、外交史研究的同时,也注重体现近年来学术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趋向,在思想、文化、社会史研究等方面,亦有充分的写作与讨论空间。

4、各章节以专题和专论为中心,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感而发,内容详略得当,文字通畅可读,书后附参考文献和人名索引。

考虑到学术研究的百家争鸣特性,以及本研究计划的参加者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机构,具有或同或异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我们不要求以同一视角和话语系统从事研究与写作,而是充分尊重作者个人的研究兴趣、学术见解与表述方式,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在自由讨论切磋的基础上,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为本,既凸显学术共识,又保留表述差异,最终形成在中国近代史各个不同论述主题之下的异彩纷呈的学术研究精品。

参加本研究计划的学者共有57位,其中大陆学者34位、台湾学者21位、香港学者2位,每位学者就其所擅长之研究主题各撰写一章。北京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研究员统筹主持研究计划,台北近代史研究所时任所长黄克武研究员在联络台湾学者参与研究并提出撰写意见方面贡献良多。王建朗、黄克武研究员慨允共同主编本书并为序。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完成出版,是两岸学者合作共同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良好开端,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未来两岸合作研究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我们期待两岸学者有更多的合作,在全球化的时代,建立我们对中国历史的主体性诠释,留下我们这一代学者的学术印迹!

作者简介

王建朗,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兼任中国史学会秘书长。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复兴枢纽》、《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中华民国史·外交志》、《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等,自1985-2012年以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号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分获中国社科院第三、四、五届优秀成果奖。

黄克武,台湾中生代中国思想研究的代表人物,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牛津大学东方系硕士,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研究论文几十篇,并编有多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集。著作有《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自由的所以然:严复对约翰·密尔自由思想的认识与批判》等。

目录信息

民国卷上
第1章 辛亥革命:“低烈度”与大业绩(廖大伟)
第2章 北洋政治的“乱”与“治”(杨天宏)
第3章 北洋外交的成败(唐启华)
第4章 训政框架下的国民政府(刘维开)
第5章 国民党的派系与内争(金以林)
第6章 国民革命军的制度与战力(张瑞德)
第7章 革命的底层动员: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动员·参与机制(王奇生)
第8章 中国苏维埃革命的源流(黄道炫)
第9章 国共分合的背景、经过与原因(杨奎松)
第10章 战前蒋介石与中共、日本之间的三角关系(黄自进)
第11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步平)
第12章 战时外交:从苦撑待变到大国擘画(王建朗)
第13章 汪精卫政权登场与落幕(邵铭煌)
第14章 国民党统治的衰颓(汪朝光)
第15章 国民党大陆统治的瓦解及其退台(林桶法)
民国卷下
第16章 善后大借款析论:民国财政的奠基与民族主义的激荡(林美莉)
第17章 从银元到法币:民国币制演进(卓遵宏)
第18章 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变迁:以官商互动为中心(吴景平)
第19章 阶级和职业:1930—1940年代上海银行界的政治和经济动态(李培德)
第20章 官僚资本与“官办商行”(郑会欣)
第21章 南京政府十年中美经济关系的考察(吴翎君)
第22章 党国体制肇建与商民运动之兴衰(冯筱才)
第23章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郑大华)
第24章 寻找富强之路: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观察(陈进金)
第25章 由“学战”到“思想战”:民国时期的思想与学术(章清)
第26章 信仰与社会:民国时期的宗教变动(陶飞亚)
第27章 现代性与民国城市日常生活(忻平)
第28章 民国时期的边海疆交涉(陈谦平)
第29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双重奏——以云南为例(杨维真)
第30章 祖国去来:日本统治与光复初期台湾人的两岸往来(谢国兴、林欣宜)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比起晚清卷,民国卷的选题偏好主要集中于政治史(上卷尤以两党历史为重)、经济史与外交史。具体行文以专题史下的“通史”写法为主。 不过书中比较遗憾的地方是: 1.比起晚清史,总体而言,实在担不上“新编”二字,每个专题很难看到类似晚清史搬对以往学术书写的回应与新说,...  

评分

文章来源:《读书》2017年4期 邓野在研究抗战结束前后国共之间的和谈历史时有一段很精辟的论断:“民国政治的全部真谛在于:政党与武力的高度统一。政党在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武装集团,因而政见之争往往演化为武力之争。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六年的国共谈判,在形式上表现为...

评分

文章来源:《读书》2017年4期 邓野在研究抗战结束前后国共之间的和谈历史时有一段很精辟的论断:“民国政治的全部真谛在于:政党与武力的高度统一。政党在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武装集团,因而政见之争往往演化为武力之争。一九四四至一九四六年的国共谈判,在形式上表现为...

评分

目前看完了上册,观感如下: 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围绕问题意识写,分析也深入,读起来很过瘾; 第四章,是制度史,读起来有点乏味,但条理很清楚; 第十三章,写作风格像说书,也很好读; 第一章、第六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都还行; ...  

评分

好书!先看了参考文献,非常“壮观”!序言后记,持论客观!王建朗研究员的序可做一篇客观的简明近代史导读!上册按时间通史性论述,下册分专题史论述。保留了台湾研究人员的历史观点。开卷有益!为两岸近史所点赞!期待能再读晚清卷!(偶有印刷小bug,第391页蒋中正印成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两百多块钱的书,花了十天看完上册。整体感觉史观混乱,立场不清,对历史的理解很狭隘,各篇章之间质量参差不一。定价也实在太高了。但因为其存在的各种缺陷,也能反映出目前的近代史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

评分

各位大咖各写一章,基本上照顾到民国时期的大的政治发展,但各章衔接不是很连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纵观下来,民国几十年的纷争确实呈现出中国进入世界,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历史的发展有其延续和逻辑,对这一段时间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客观的

评分

中国近代史研究必读书目。

评分

本书各人写一章,融会贯通不如通史,精专深入不如专门史,况且沦为史料堆砌,新颖观点太少。

评分

中国近代史研究必读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