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軍》是俄羅斯著名短篇小說傢巴彆爾的代錶作。1920年,年僅26歲的他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跟隨布瓊尼統領的蘇維埃紅軍第一騎兵軍進攻波蘭。這是歐洲曆史上,也是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騎兵會戰。此次慘烈戰爭曆時3個月,巴彆爾在自己的戰地日記裏記錄瞭他所目睹的一切:勇敢與怯弱、正直與虛僞、殺戮與死亡,以及屢遭踐踏的城鎮和手無寸鐵、戰戰兢兢的平民。1923年至1924年,他根據這些戰地日記陸續創作瞭30多篇小說,這就是《騎兵軍》。這些小說除瞭客觀、真誠地記錄許多驚人的事實,還在語言、細節和結構等方麵有著諸多非凡之處,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1957年《騎兵軍》重新齣版,並陸續譯成二十多種文字,震驚瞭歐美文學界。1986年,《歐洲人》雜誌評選齣100位世界最佳小說傢,巴彆爾因為這部小說名列榜首。
伊薩剋.巴彆爾(1894~1940),俄羅斯-蘇聯著名短篇小說傢,1986年意大利《歐洲人》雜誌評選百位世界最佳小說傢,巴彆爾榮登榜首。代錶作《騎兵軍》《奧薩德的故事》。
孫越,1959年生於北平。旅俄作傢,翻譯傢。中國翻譯協會專傢會員。2008年,以翻譯介紹俄羅斯文學,而獲得俄羅斯皇傢協會授予“聖尼古拉”金質勛章。
横渡兹布鲁奇河(傅仲选) 第六师师长报告,我军已于今日黎明时占领了沃伦斯克新城。司令部从克拉皮夫诺出发,拉成一条长龙,闹闹哄哄地行进在尼古拉一世用男人的白骨修筑的布列斯特—华沙公路上。 公路两旁的田野里,紫红的罂粟花盛开,正午的风吹拂着开始发黄的黑麦,少女般...
評分文学是不是首先应该属于大自然,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描述和回应。一个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多么丰富,他的文学就多么丰富。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归拢地妥妥贴贴的农耕地区(中国)也许只能产生震撼性较低的文学?林立高楼的人造的城市里(现代社会)也许再也不会有那种最高级别的文学...
評分前不久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戴骢先生去世,我想起米洛拉德·帕维奇那本了不起的“哈扎尔辞典”就是戴先生翻译的俄语部分,心生敬意,决定再找几本他的译著来看,发现原来巴别尔这本无以伦比的“骑兵军”也是戴先生的译笔,话说巴别尔年轻时曾经在文坛崭露头角,但是很快江郎才尽,...
評分漓江版的《骑兵军》拿到手时疑惑了一下,因为在我的印象里,陆源兄和他的“拾珍铺子计划”应该收集散布的是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文学珍品,而《骑兵军》我已经收过了三个版本(戴骢译本也已经出了几次),并且已经为了巴别尔和他的文字写过压抑着情绪的评论。然而看到报纸上一位书...
巴彆爾“一字抵韆字”的力量到底如何呈現?不懂俄文的痛。
评分書是好書 翻譯是讓我難受的翻譯
评分翻譯扣2星,如此偉大的前蘇聯文學作品竟被譯得如此慘不忍睹不知所雲,還是去讀索爾仁尼琴吧。
评分巴彆爾
评分“臭名昭著”的哥薩剋算是被作者無情的具象化瞭,戰爭中人性的醜惡會放大,反之人性的光輝也一樣,但在作者這裏沒有一篇正麵報道,看來也就一枚憤青而已。作者極盡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之能事,經常感覺這邊寫瞭個半截,又跳到另一邊去瞭,把人吊得雲裏霧裏。很多比喻也用得牽強,看著彆扭。這種毫無正能量寫得還一般般的東西,圖新鮮的隨便翻翻也就可以掃入字紙簍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