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生存 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切面》是影像批评家海杰立足于中国当代摄影研究的第三本著作,在这本书里,作者以艺术创作中的问题意识为主要切口,引入跨学科视角,从现实排演、权利审读、新伤痕、中国风景、游走中国、身体书写、身份重构、新知物语、都市游击、屏幕生产等十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摄影的创作实践进行分类解析。作者共选取了50多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创作案例,结合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语境,做出解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中国当代摄影在特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丰富面貌和话语结构。
海杰 独立策展人、影像批评家、作家,现供职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任集团旗下杂志《289艺术风尚》主笔。成功策划和运作“不一样的风景”大型全国巡展、“自助餐”2014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计划等大型项目。曾连任三届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推荐委员会委员;2012、2014、2016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学术主持;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摄影组初评评委,2013第三届成都纵目摄影双年展学术主持,2013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爆名展策展人,2014第五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实验展单元策展人;2014瑞象馆“瑞象校园系列讲座”特邀主讲嘉宾;2015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策展人。另主持微信公众平台“海杰视界观”。
著有《照镜子的人:16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访谈录》(中国青年出版社)、《表态:与十四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对话》(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考研答论述题的时候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引用
评分要的是批评,批评,批评,总是这几个人拿着说。
评分海杰的自说自话…书的排版让我看得很混乱 我看的书还是太少了
评分了解了很多当代摄影艺术家
评分值得一读,但是优点儿缺点都很明显。侧重归纳和梳理并没有真正的进行反思和批评,意外竟然提起了高岩老师。作者的文字书写也是谜,让我差点在图书馆猝死。玩弄语言的修辞,让我想瞬间过去打爆他脑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