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是至今无法让人无法绕开的文学家、思想家。其传记已有大量问世,但迈耶尔此书被公认为最具权威的。本书作者依靠最新版《奥威尔全集》,走访大量与奥威尔有关联的人物,以详实的史料,勾勒出传主的完整人生。奥威尔经历复杂,亲身参与了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大事件。他的文学作品往往与他在大时代的感悟相关。更为可贵的是,迈耶尔并没有进一步神化传主,而还原了他在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情感、欲望世界。
杰弗里·迈耶斯 Jeffrey Meyers,皇家文学学会成员,撰写D.H.劳伦斯、罗伯特·弗罗斯特、欧内斯特·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巨匠的传记作品,以及数种奥威尔研究专著。
译者 孙仲旭 (1973-2014),毕业于郑州大学外文系,曾长期供职于广州某航运公司。1999年起开始业余从事文学翻译。孙仲旭在其短暂一生中完成了三十多部译作,而尤其钟情于乔治·奥威尔的文学作品
↓ 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 留欧vs脱欧:奥威尔早已呈现出的矛盾 ↓ 让地点讲故事 ↓ 欣赏书影请戳 https://site.douban.com/newstarpress/widget/photos/9970074/photo/2353832973/
评分 评分之前看了奥威尔的日记,说实话不太了解他写的是什么,但透过这本传记让我明白了他的日记背景。 奥威尔一生都被肺病折磨,舍弃了舒适的生活,专门到贫苦的环境生活,这些经历是他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奥威尔操着伊顿口音生活在底层社会,说自己对生活没什么讲究,而有些存...
评分能写出《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 的奥威尔,在很多人看来是个先知,但很少有人追问为什么奥威尔能对极权主义的描述如此入木三分,而这本书就尝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布莱尔的家庭背景与殖民主义密不可分,父亲为驻印度的官员,母亲的祖上在种植园使用奴隶,“一种深深的内疚感...
评分从这本书中得知,乔治奥威尔是个阶级意识很深的人,不论他多么穷困潦倒,他始终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他对无产阶级始终抱以同情和观察的旁观角度。他根深蒂固的阶级意识,我想大概来自他的家庭和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他早年在缅甸任职的经历。奥威尔对极权统治的恐惧与认识,童...
非常详尽的传记,然而评价奥威尔作品的能力有点弱。
评分作为传记它琐碎繁冗差强人意。作为传主奥威尔的一生颇可一读。这个内心充满矛盾又一意孤行的人以现实的眼光来看,幼稚偏执不合情理,若换以理想主义的眼光,他显得无比自觉清醒犹如圣徒。而他以生命为代价留下的文学遗产正昭示着我们眼前的窘境。失去幸福失去很多,失去良心失去一切。
评分果然作家和作品不能混为一谈,奥威尔的大部分作品都已经读过了,心目中奥威尔的样子也一直是理想、正义等一切美好词汇的代言人,但读传记的过程中却会看到他同样也有着一些人性的弱点,但当然不是不喜欢他的意思,而是这些他身上不足,让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为立体了起来,他不再是那个难以企及的英雄,而是有普通人一面的“冷峻的良心”
评分内容略显庞杂,葛藤横生,枝杪蔓逸,没有内在逻辑结构调和大量信息资料,导致阅读起来略显凌乱,很难直观建立起在思想上具备连贯性与立体感的奥威尔,需读者辨白葛藤后自行梳理。加之译者翻译体式略重,且长句常逻辑不畅,使全书阅读起来稍显滞涩。
评分既不生动也不深刻,顺叙事件,插入了非常之多的引述内容,包括奥威尔本人的作品、言论和相关人士的评价、评论,但旁征博引反而使整体印象变得混乱,作者的注意力也时不时被时代背景和其他人物分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