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的具身化知觉理论研究

胡塞尔的具身化知觉理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赵猛
出品人:
页数:206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1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7731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胡塞尔
  • 现象学
  • 现象学运动
  • 认知神经科学
  • 具身认知
  • 具身化
  • 人文
  • 胡塞尔 具身化 知觉 理论 现象学 认知科学 本体论 意识 体验 人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研究主题是胡塞尔现象学的知觉理论。针对关于胡塞尔的“无身性认知”的批评,本书重构了他的具身化的知觉理论模型。作者依据《逻辑研究》与《观念1》,整理出胡塞尔在静态现象学中关于知觉的激活模型,并且论述,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中,通过对身体性、感性、时间性和被动综合的研究,创造性地发展了现象学的知觉理论,构建了一个具身化的知觉模型。作者论证,对于我们理解知觉意向性,胡塞尔的具身化知觉模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凡例
导论
一 研究主题
二 原则与方法
(一)意向性分析
(二)现象学的发生分析
(三)现象学反思
三 研究现状与各章内容简介
第一章 知觉的激活模型
第一节 纯粹现象学的意识概念
第二节 意向性意识的要素
一 “意向性的”释义
二 意识体验的实项内容
三 意向对象概念
四 意向本质
第三节 知觉意向性
一 知觉的激活模型
二 “意向活动项与意向相关项”模式下的知觉
小结
第二章 作为先验现象学概念的身体
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身体”概念
一 素朴的“躯体”与“身体”概念
二 现象学态度中的“身体一对象”与“功能性身体”
第二节 感觉概念辨析
一 《逻辑研究》与《观念1》中的“感觉材料”概念
二 “感觉活动”概念
第三章 胡塞尔通向意识的发生现象学之路
——以“质料”问题为线索
第一节 胡塞尔文本中的“质料”概念
第二节 “质料”问题:理论困难与相关批评
一 “无形式的”质料概念的理论困难
二 质料材料是对象的客观性质?
第三节 具身化主体的感觉活动
一 现象学反思下的感觉活动
二 感觉材料作为综合统一体
第四章 感性的自身性与他异性
第一节 自身性的意识活动与他异性的给予
一 意识体验的第一人称视角特征
二 自身性的意识活动
三 自身触发与他异性触发
第二节 质料感觉活动与动觉活动
一 质料感觉活动与感觉材料
二动觉活动
第五章 知觉意向的时问性问题
第一节 时间性的当下
第二节 知觉意向的时间视域
一 知觉的双向意向视域
二 知觉的“知识与能力储备”
小结
第六章 动觉与知觉显现之综合
第一节 动觉与质料感觉活动的联想综合
一 触发性与动觉
二 动觉与感觉活动的统一体
第二节 动觉与知觉显现的结构
一 视域意向性
二 知觉进程中的协同呈现、空意向与充实
第七章 动觉与知觉的视角性
第一节 具身化的主体性视角
一 身体性的“原点”意识
二 身体性的“自身运动”意识
第二节 视角性意识与反思之下的视角性特征
一 “视角性意识”的概念
二 反思下的视角性特征
第三节 对“视角性质”概念的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术语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梳理得很清晰,可以借来搭个思路框架,但是很多问题还是没讲到点子上。我不太赞同身体概念的三分模式,既然已然有了躯体(Korper)和身体(Leib)的二分,单纯发挥功能的身体(fungierender Leib)要么和不具身说的是一回事,要么就不应该作为一个和前两者并列的概念。我觉得身体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是视听觉和触觉、动觉、本体感不是一个层级的感觉,前者不要求要有感觉的载体但后者要求,而大部分现象学家并没有重视这点区别。再一个问题是能动性、“我能”(ich kann)(梅洛庞蒂也用这个概念)要求具身吗?我们说一只羊“能”移动它的四肢时,是在能动性的意义上使用“能”这个字眼吗?我总觉得,身体意识既不是自我意识(以能动性为重要表征)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

评分

介绍现象学知觉理论脉络比较清晰的一本学术研究,但是很多关键论证没有深究下去,而导致很多论述并不具备现象学精神。相比之下,黑尔德,扎哈维等人的论述更加详尽。

评分

梳理得很清晰,可以借来搭个思路框架,但是很多问题还是没讲到点子上。我不太赞同身体概念的三分模式,既然已然有了躯体(Korper)和身体(Leib)的二分,单纯发挥功能的身体(fungierender Leib)要么和不具身说的是一回事,要么就不应该作为一个和前两者并列的概念。我觉得身体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是视听觉和触觉、动觉、本体感不是一个层级的感觉,前者不要求要有感觉的载体但后者要求,而大部分现象学家并没有重视这点区别。再一个问题是能动性、“我能”(ich kann)(梅洛庞蒂也用这个概念)要求具身吗?我们说一只羊“能”移动它的四肢时,是在能动性的意义上使用“能”这个字眼吗?我总觉得,身体意识既不是自我意识(以能动性为重要表征)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

评分

梳理得很清晰,可以借来搭个思路框架,但是很多问题还是没讲到点子上。我不太赞同身体概念的三分模式,既然已然有了躯体(Korper)和身体(Leib)的二分,单纯发挥功能的身体(fungierender Leib)要么和不具身说的是一回事,要么就不应该作为一个和前两者并列的概念。我觉得身体问题的一个关键点是视听觉和触觉、动觉、本体感不是一个层级的感觉,前者不要求要有感觉的载体但后者要求,而大部分现象学家并没有重视这点区别。再一个问题是能动性、“我能”(ich kann)(梅洛庞蒂也用这个概念)要求具身吗?我们说一只羊“能”移动它的四肢时,是在能动性的意义上使用“能”这个字眼吗?我总觉得,身体意识既不是自我意识(以能动性为重要表征)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

评分

通俗易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