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政治思想史

先秦政治思想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梁启超
出品人:
页数:3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2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15406
丛书系列:跟大师学国学
图书标签:
  • 梁启超
  • 历史
  • 思想史
  • 文化史
  • 中国文化
  • 中国
  • 政治
  • 政治学
  • 先秦政治思想史
  • 中国思想史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政治哲学
  • 古代哲学
  • 历史研究
  • 制度史
  • 思想演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原为1922年梁启超先后在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讲课的内容,经整理出版。本书是梁启超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代表作,亦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史。梁氏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根原为先秦哲学思想的背景,然后从先秦诸子中提出儒、道、墨、法四家,以为先秦诸子的菁华尽在于此。也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政治思想观。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目录信息


序论
第一章 本问题之价值
第二章 问题之内容及资料
第三章 研究法及本书研究之范围
前论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研究资料
第二章 天道的思想
第三章 民本的思想
第四章 政治与伦理之结合
第五章 封建及其所生结果
第六章 阶级制度兴替状况
第七章 法律之起原及观念
第八章 经济状况之部分的推想
本论
第一章 时代背景及思潮渊源
第二章 政治思想四大潮流及研究资料
第三章 儒家思想(其一)
第四章 儒家思想(其二)
第五章 儒家思想(其三)
第六章 儒家思想(其四)(孟子)
第七章 儒家思想(其五)(荀子)
第八章 道家思想(其一)
第九章 道家思想(其二)
第十章 墨家思想(其一)
第十一章 墨家思想(其二)
第十二章 墨家思想(其三)
第十三章 法家思想(其一)
第十四章 法家思想(其二)
第十五章 法家思想(其三)
第十六章 法家思想(其四)
第十七章 统一运动
第十八章 寝兵运动
第十九章 教育问题
第二十章 生计问题
第二十一章 乡治问题
第二十二章 民权问题
第二十三章 结论
附录
先秦政治思想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有“我注六经”,有“六经注我”;见过人不识六经要义,却思想“六经注我”,开宗立派。梁公此书,对先秦政治经济思想厘其轮廓,领其纲要,陈其脉络,中西对比。对先秦思想中民治、法制的关点阐述较深。 梁公读过圣经,也熟悉一些基督。学问深厚,却终不能入圣言之门,得福音之义。追求智慧学问,为国为民,却终究未能思考生命真谛,得着福音。

评分

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为一涉人工便损自然之朴,故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自由理想之上,极力排斥干涉,谓之“无治主义”。儒家谓社会由人类同情心所结合,而同情心以各人本身最近之环圈为出发点,顺等差以渐推及远,故欲建设伦理的政治,以各人分内的互让及协作,使同情心于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发展,求相对的自由和平等之实现及调和,名之“人治主义”。墨家注重同情心与儒家同,惟不认远近差等。其意欲使人人各撤去自身的立脚点,同归依于一超越的最高主宰者,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平等理想之上。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名之“法治主义”。

评分

049 20190914 梁工乃国学大师也,每一本书都是思想的凝结。儒道墨法,还是儒家适合中国国情。

评分

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为一涉人工便损自然之朴,故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自由理想之上,极力排斥干涉,谓之“无治主义”。儒家谓社会由人类同情心所结合,而同情心以各人本身最近之环圈为出发点,顺等差以渐推及远,故欲建设伦理的政治,以各人分内的互让及协作,使同情心于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发展,求相对的自由和平等之实现及调和,名之“人治主义”。墨家注重同情心与儒家同,惟不认远近差等。其意欲使人人各撤去自身的立脚点,同归依于一超越的最高主宰者,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平等理想之上。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名之“法治主义”。

评分

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为一涉人工便损自然之朴,故其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自由理想之上,极力排斥干涉,谓之“无治主义”。儒家谓社会由人类同情心所结合,而同情心以各人本身最近之环圈为出发点,顺等差以渐推及远,故欲建设伦理的政治,以各人分内的互让及协作,使同情心于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发展,求相对的自由和平等之实现及调和,名之“人治主义”。墨家注重同情心与儒家同,惟不认远近差等。其意欲使人人各撤去自身的立脚点,同归依于一超越的最高主宰者,政治论建设于绝对的平等理想之上。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当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客观的“物准”为工具,而不容主治者以心为高下,人民于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得有自由与平等,名之“法治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