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
儒家的仁与礼/3
一、如何理解“仁”/3
二、如何理解“礼”/5
三、“仁”与“礼”的关系/9
四、如何解决“仁”与“礼”之间的张力/12
五、何谓“克己复礼为仁”/14
六、对孔子“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诠释/20
儒家的心性之学/37
一、孟子为什么谈心学/37
二、心学的意义/38
三、恻隐之心与良知推扩/39
四、心学的政治意义/40
五、知识、智慧与精神磨练/43
六、知识的困境与精神性智慧的需要/47
七、儒家心学的当代价值/50
八、王阳明的心学/53
儒家的修身与体知/56
一、儒家修身的基点:“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56
二、作为认识论的“体知”/59
三、儒家的修身哲学/69
四、儒家的“行”/76
儒家的经典/79
一、经典的意义/79
二、论《论语》/83
三、论《孟子》/85
四、让北大人人读《大学》/90
儒家的学做人/95
一、何为人:儒家视域下的人/95
二、学做人/100
三、儒商——企业家“学做人”/107
儒家的道、学、政/115
一、孔子仁学的道、学、政/115
二、儒学之理论体系及未来/127
三、儒家的“学”/133
四、儒家论“政”/144
儒学的超越意识/148
一、儒家的宗教性问题/148
二、儒学对神学问题“有什么希望”的理解/154
三、人生的意义:超越的天与人/161
儒学三期说与儒学未来/172
一、儒学需要自我更新/172
二、对中国人心灵的两大挑战/174
三、何谓“儒学第三期”/180
四、21世纪儒学/183
第二编主要学术论域
文化中国/
一、中国的崛起需要文化的支撑/187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90
三、全球化与上海价值/193
四、中国的崛起向世界传达的信息/197
五、中国成为文化大国之首要/200
六、中国现代文明进程的人文思考/203
文明对话/207
一、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207
二、文明对话的人文信息/210
三、文明对话的最新路径与具体行动/214
四、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217
五、面向未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交流与对话/220
六、文化对话与理解:21世纪的时代主题/224
启蒙反思/228
一、超越启蒙心态的精神资源/228
二、反思启蒙心态的历史背景/231
三、关于救亡和启蒙/235
四、儒家对启蒙核心价值的创造性回应/238
五、启蒙心态的盲点/242
六、新文化运动与儒学/245
全球伦理/249
一、一种新型的全球社会伦理/249
二、儒学人文主义与全球化/252
三、全球化和文明对话/255
四、地方知识与全球视野/258
五、有关普世伦理与文明冲突的讨论/262
六、全球伦理的儒家诠释/266
生态意识/270
一、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270
二、儒家天人合一的人文主义/273
三、确定儒家的生态转向:超越世俗人文主义/277
四、落实生态转向:公众知识分子的作用/280
五、生态智慧与文化中国/283
六、儒家人文精神与生态/287
儒学创新/292
一、儒学创新的宗教反思/292
二、儒学创新的哲学反思/296
三、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强势的回应及新儒学的发展/299
四、儒学价值的重塑与未来走向/302
人文精神/306
一、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306
二、精神性人文主义的建构/310
三、儒家人文精神的宗教含义/313
四、精神人文主义,通往人类繁盛之路/317
五、人文学在建设精神家园和培养民族精神中的作用/319
六、儒家人文精神的普世价值/323
编选引用参考文献/328
杜维明先生学术年谱/331
编选后记/33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