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編孔子儒學與傳統文化
儒傢的仁與禮/3
一、如何理解“仁”/3
二、如何理解“禮”/5
三、“仁”與“禮”的關係/9
四、如何解決“仁”與“禮”之間的張力/12
五、何謂“剋己復禮為仁”/14
六、對孔子“一日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的詮釋/20
儒傢的心性之學/37
一、孟子為什麼談心學/37
二、心學的意義/38
三、惻隱之心與良知推擴/39
四、心學的政治意義/40
五、知識、智慧與精神磨練/43
六、知識的睏境與精神性智慧的需要/47
七、儒傢心學的當代價值/50
八、王陽明的心學/53
儒傢的修身與體知/56
一、儒傢修身的基點:“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56
二、作為認識論的“體知”/59
三、儒傢的修身哲學/69
四、儒傢的“行”/76
儒傢的經典/79
一、經典的意義/79
二、論《論語》/83
三、論《孟子》/85
四、讓北大人人讀《大學》/90
儒傢的學做人/95
一、何為人:儒傢視域下的人/95
二、學做人/100
三、儒商——企業傢“學做人”/107
儒傢的道、學、政/115
一、孔子仁學的道、學、政/115
二、儒學之理論體係及未來/127
三、儒傢的“學”/133
四、儒傢論“政”/144
儒學的超越意識/148
一、儒傢的宗教性問題/148
二、儒學對神學問題“有什麼希望”的理解/154
三、人生的意義:超越的天與人/161
儒學三期說與儒學未來/172
一、儒學需要自我更新/172
二、對中國人心靈的兩大挑戰/174
三、何謂“儒學第三期”/180
四、21世紀儒學/183
第二編主要學術論域
文化中國/
一、中國的崛起需要文化的支撐/187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90
三、全球化與上海價值/193
四、中國的崛起嚮世界傳達的信息/197
五、中國成為文化大國之首要/200
六、中國現代文明進程的人文思考/203
文明對話/207
一、文明對話的語境:全球化與多樣性/207
二、文明對話的人文信息/210
三、文明對話的最新路徑與具體行動/214
四、文明對話的發展及其世界意義/217
五、麵嚮未來:馬剋思主義與儒學的交流與對話/220
六、文化對話與理解:21世紀的時代主題/224
啓濛反思/228
一、超越啓濛心態的精神資源/228
二、反思啓濛心態的曆史背景/231
三、關於救亡和啓濛/235
四、儒傢對啓濛核心價值的創造性迴應/238
五、啓濛心態的盲點/242
六、新文化運動與儒學/245
全球倫理/249
一、一種新型的全球社會倫理/249
二、儒學人文主義與全球化/252
三、全球化和文明對話/255
四、地方知識與全球視野/258
五、有關普世倫理與文明衝突的討論/262
六、全球倫理的儒傢詮釋/266
生態意識/270
一、新儒傢人文主義的生態轉嚮/270
二、儒傢天人閤一的人文主義/273
三、確定儒傢的生態轉嚮:超越世俗人文主義/277
四、落實生態轉嚮:公眾知識分子的作用/280
五、生態智慧與文化中國/283
六、儒傢人文精神與生態/287
儒學創新/292
一、儒學創新的宗教反思/292
二、儒學創新的哲學反思/296
三、中國知識分子對西方強勢的迴應及新儒學的發展/299
四、儒學價值的重塑與未來走嚮/302
人文精神/306
一、儒傢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306
二、精神性人文主義的建構/310
三、儒傢人文精神的宗教含義/313
四、精神人文主義,通往人類繁盛之路/317
五、人文學在建設精神傢園和培養民族精神中的作用/319
六、儒傢人文精神的普世價值/323
編選引用參考文獻/328
杜維明先生學術年譜/331
編選後記/337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