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溫·薛定諤編著的《生命是什麼》是20世紀的偉大科學經典之一。它是為門外漢寫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實證明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誕生和隨後DNA發現的激勵者和推動者。本書把《生命是什麼》和《意識和物質》閤為一捲齣版,後者也是他寫的散文,研究瞭那些自古。以來就使哲學傢睏惑的問題。本書最後的自傳,通過對他一生的迴顧和引人入勝的描述,提供瞭他從事科學研究的背景材料。
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奧地利物理學傢。20世紀的前30年中物理學經曆瞭一次大革命,解決瞭微觀運動的基本規律問題。薛定諤生活在這個時代,1926年他提齣瞭波動力學,是量子力學的標準形式之一。薛定諤因此而獲得諾貝爾奬。後來他的興趣轉嚮生命科學,1943年寫的《生命是什麼》,為分子生物學的誕生作瞭概念上的準備。
恐怕难再有在诺奖级的学术水平之上架设生物和物理的桥的人了. 让我惊异的另件事是新世纪国内科普书中流行的染色体基因等知识,其实在1944年就已有了如此信达雅的介绍,以至于放到今天仍能轻取畅销书行列. 大的insight就是来联系不同领域的.本书把生物,量子力学,熵,自由意志等有机...
評分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后记对自由意志的探讨,看上去挺玄的。 我的理解,他也许是想用一种印度教的泛神论观念,来比附了物理定律和自由意志的关系——将物理定律比附为单数的梵,将自由意志比附为复数的“我”。他坚信意识是单数的,就意味着,复数的“自由意志”只不过是一种幻...
評分翻译看得我很崩溃,有些地方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术语的名称一塌糊涂。明明是受精卵的,他硬是翻译成卵细胞,要知道这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啊!!前面用的是“两套”染色体,后面又变“两组”了,如果是没有一些生物和物理基础知识的,恐怕会看得晕死过去,真真可怜了一本...
評分我是一个文科生。按道理说,只需要老老实实地学习自己需要的范围内的知识就够了,只需要在一个范围内活的衣食无忧就够了。但事实上,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在都不会在自己所被规定的范围内活得自如,甚至没有疑问,困惑,痛苦。我相信人们之所以看起来没有忧虑,只是因为他必须使自...
評分可能物理学糅合了生物学 书虽然不厚,大概知识不够。看着有点累。 虽然很有名。 也许过两年再看就明白很多了
一開始是從量子力學去思考生命結構,雖然很精彩,但實際上不對;後來發現生命結構來自復雜的分子結構,之後又論述瞭我們現在中學時所學生物的內容,包括遺傳穩定性等等;後麵又探討瞭哲學、宗教、科學,附加簡單的自傳,內容比較豐富。讀完後,對其印象是的嚴謹、真誠,以及直道而行不計毀譽。
评分第一部分:生命是什麼 對於薛定諤而言,生命意味著秩序的穩定與有序,用特定術語而言即意味著低熵,而生命則代錶著無序與混亂的狀態。世界是一個熵不斷交換的過程,而人體的活動也是如此。 第二部分:意識和物質 智慧與感覺就什麼是“真實”展開瞭一場爭論。智慧說,錶麵上有色彩,有甜味,有觸感,實際上隻有原子和虛空。感覺嘲諷道,可憐的傢夥,你希望藉用我的理論擊敗我?你的勝利恰恰證明瞭你的失敗而已。因此,始終存在這樣一種悖論:一方麵,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以感覺為基礎;而另一方麵,這樣形成的對自然現象的科學觀點缺少瞭感知成分,無法解釋感覺本身。 (譯文流暢,書身做工精美,文本內容雖不多,但思想密度較大,值得閱讀)
评分這種手掌書真的非常適閤隨身攜帶。 這本書有兩部分一是從生物學物理學方麵解析生命,另一方麵又從哲學方麵思考什麼是意識靈魂。看的時候非常的震驚,一個偉大的樂者,既有理性的一麵,又有感性深邃的一麵。而這個世界總是帶著兩麵,探知的越多,未知的也越多。
评分4.23世界讀書日 薛定諤真牛,生物和哲學最終都用量子物理解釋
评分從生物學中來,路過物理學,迴到生物學中去。 據說是分子生物學的開端?大約有1/3內容在彆處看過,有1/3內容作者當時無力深究,還有1/3則算是樸素而驚艷。總之,是本好書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