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说:“东方文化当于园林求之。”如何品园、游园、察园、论园、筑园、构园?20世纪80年代前后,同济大学著名教授陈从周撰写《说园》等数篇经典园林品赏散文,在国内外园林学术界及普通读者圈广泛流传,备受赞誉。
陈从周先生生前在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近50年,毕生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园林建筑文化,成果瞩目,著作等身。著有《说园》、《苏州园林》、《扬州园林》、《中国民居》、《绍兴石桥》、《岱庙建筑》、《园林谈丛》、《装修图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学术专著,其中《说园》最为精辟,“谈景言情、论虚说实、文笔清丽”,影响远及日、俄、英、美、法、意、西班牙等地。作为散文作家,出版过《书带集》、《春苔集》、《帘青集》、《随宜集》、《世缘集》,以及40余万字的《梓室余墨》等散文作品。
本书从《陈从周全集》13册中挑选出所有关于园林品赏的经典篇目,以飨读者。《品园》一书,是从园林理论与园林史入手品园的最佳读本,是园林文化爱好者的必读经典。
陈从周,原名郁文,晚年别号梓翁。原籍绍兴,生于杭州。之江大学文学学士、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从周先生是我国园林文化大家,也是散文家,他对中国古代园林的保护与发展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建筑大师贝聿铭说,他是“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陈从周先生不仅对于古建筑、古园林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还参与了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建造,如设计修复了豫园东部、龙华塔、宁波天一阁、如皋水绘园,设计建造了云南楠园等大量园林建筑,并把苏州网师园以“明轩”的形式移建到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将中国园林艺术推向世界之现代第一人。
这一版的插图特别好,周老的文字风格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工整优美且通俗易懂。文中提到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秋色入林红黯然、月光穿竹翠玲珑”诗句,高中时曾经在政治书上一遍遍涂抹着,企图画出其中的意境。也是因为这本书,一直向往去这些园林亲...
评分抱了很大的期望来读此经典,未及三分之一,便读不下去了。读此类著作,难有一气呵成之经历。遗憾!非作者无味,而是传达环节出了某些问题。比如读中村好文的《意中的建筑 空间品味卷》系列,文字简约,灵动,明快,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穿插其间的摄影图片和手绘素描,表达建筑之...
评分同济大学当年为德国人创办,以建筑专业闻名。虽说大学是以大师而闻名,但像我这样专业以外人士对同济建筑专业的大师仅听说陈从周先生一人。这些年在中国大地上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上海浦东那些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就不逊当年的万国建筑群,遗憾的是我并不知道有关建筑师...
评分两千年前,五柳先生抛了绸缎,换上短褐,汗青点墨,写下了“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的千古绝唱。自此,园林作...
评分“几多泉石能忘我,何处园林不忆君”。 简单的一行诗成了陈从周先生的缩影。先生一生湖海,踏遍名胜,未了深情。如果没有陈从周先生,中国的一些园林也许已在残垣断壁成为惘惘回忆。他曾经拯救了大批古典园林,有名的无名的———网师园,退思园,宁波天一阁,扬州瘦西湖,上...
第一辑里的文章较扎实 其余只能以散文目之了 前后内容重叠较多
评分园林构造,详实有趣
评分读完谷崎润一郎再看陈从周,方觉眼界大开,视野广阔。先生早年研究文史、整理徐志摩遗稿,工古诗词,又师从张大千,攻山水人物花卉。后从事古建筑发掘工作,卒为中国古典园林一代权威,并与贝聿铭相交甚厚。陈从周先生文字融哲思绘画建筑于一炉,文词典雅,理论缜密厚实却不枯燥,形成独特古典美学文本
评分北梁南陈,《说园》已是经典,文笔之典雅,旨趣之高迈,识见之渊博,在园林界恐难有出其右者。景仰。在豆瓣上看的电子书,照片不多,黑白,估计是老版本翻印,意在保留历史风味。本书后面是随笔丛谈类文字,有些段落重复,反映出“代表作”与“全集”的普遍矛盾,我想,精编可能效果更好吧。
评分老是想到《林泉高致》,某种把理论散文化的感觉。语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