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诺
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曾与朱天文、朱天心等共组著名文学团体“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
近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
2013年出版散文力作《尽头》,探索极限和人的现实处境,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与台湾金鼎奖。
像是安排一趟远行,设定的目标是《左传》,想办法在那里生活一整年,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话语,不一样的周遭世界及其经常处境,不一样的忧烦和希望……远游回来,就是这本《眼前》了,我的读《左传》之书。
我设想每个人的视线都是一道道光、一次次的直线,孤独的,能穿透也会被遮挡,能照 亮开来某个点、某条路径却也总是迷途于广漠的幽深暗黑空间里时间里——春秋时日那些人的眼前,《左传》作者的眼前,我的眼前,我希望能把它们叠放一起;我想象这些纵横四散的直线能相交驳,这样我们就可望得到一个一个珍罕的定点,知道自己身在何时何处,这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定位”方式。
《左传》这样一部破旧沉厚的阖上之书,仍让我感觉蓄着风雷,有我还不知道以及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某些东西,好像还听得到远方隐隐滚动的雷声。
——唐诺
唐诺反复出入《左传》的世界,一次次试图走入子产、赵武、申公巫臣乃至孔子、左丘明等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春秋时代最杰出的头脑在其时其地究竟看到、想到了什么,他们某一言行究竟有着何种深远的积淀与思考,从而认出藏在历史缝隙里最好的人最好的事,也让春秋时代呈现出一个更为复杂深邃、立体可感的世界。情欲之事、鬼神之说、弭兵之会、小国家的大灵魂、两千多年前的梦、春秋战国的繁花般思维……由此出发,作者旁征博引,以文学的视角,围绕八个问题进行叩问和延伸,令人惊叹地将实然历史变成哲学思索的场域,陈旧的千年文本开始荡漾进此时此刻,是为《眼前》。
这本不及他的《尽头》,但仍然很值得阅读。其实更讓我驚異的是唐諾對書寫近乎宗教式的深沉內省,不是狂熱,一往無前,而是自省、深入、克制,但宿命式的獻祭,嗯,就像他熱愛的子產,苦澀、沉滯、和緩,自知以明,但繼續不已。人要做到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和邊界,很難,可知道了...
评分﹣每次去樂文書店,總會走出擺著台灣作者的那一個櫃,悄悄的去看哎,唐諾的前作還有麼?有人把那本《世間的名字》或者如磚頭般的《盡頭》買回家麼?等了一年多兩年了,他有新作麼?自己太懶沒有看《印刻文學》好久了,他還在上邊寫他那萬字長文麼? ﹣也因為如此,當在商務書...
评分﹣每次去樂文書店,總會走出擺著台灣作者的那一個櫃,悄悄的去看哎,唐諾的前作還有麼?有人把那本《世間的名字》或者如磚頭般的《盡頭》買回家麼?等了一年多兩年了,他有新作麼?自己太懶沒有看《印刻文學》好久了,他還在上邊寫他那萬字長文麼? ﹣也因為如此,當在商務書...
评分从一个夜晚开始 读唐诺,适合深夜。世界是黑的,你只此一人,像武侠电影里全身素黑的夜行者,潜入书本,进入如《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河边山口,豁然开朗。 咖啡馆不是不行,图书馆不是不行,地铁里不是不行,只是不够好。新鲜的牛奶,需要适合的温度保存。唐诺的书也常常这...
评分一本从去年看到今年的书。唐诺就仍然很……唐诺…… 题材关系,从个人喜好角度来说,这本是我看过的唐诺里最算不上喜欢的(另两本是同为侦探小说读后感的《那时没有王》和《八百零一万》)。在古代史方面,我大概是半个文盲。 前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阅读感受还是不错的,看唐诺一...
不得不说真的就是“大安利”,灵气当然是有,但材料安排驳杂散漫,野马跑得老远老远,句子冗长,阅读体验并不好。已经两次被骗了/(ㄒoㄒ)/~~~~~
评分耐心、细致和温柔的文字,但也难免失于冗长。在四下无人且头脑清醒的夜里读或许更加适合。
评分虽然申公巫臣和夏姬的故事荡气回肠,但还是最开始讲子产的这篇最好看,春秋作为世代与后世的不同,郑国的小国位置,还有孔子的心。
评分时隔四年,再次重读,依旧被深深打动。我自己看《左传》觉得枯涩难懂,更兼时代久远,无从读起。但唐诺以他丰沛的感知力,站在当今这个时间节点去回望春秋,那时候的人、事再次鲜活起来,变得可感可触。我想起过去他为推理小说写的系列导读文章,我未必会去看那些小说(就如我未必去看《左传》),因为我知道我所得到的阅读愉悦感,一旦离开唐诺营造的世界,就会变得寡然无味。我须得借助他去看,才能知晓其中好与不好。光靠我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评分耐心、细致和温柔的文字,但也难免失于冗长。在四下无人且头脑清醒的夜里读或许更加适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