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八世纪赴日唐人研究

七至八世纪赴日唐人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葛继勇
出品人:
页数:536
译者:
出版时间:2015-12-1
价格:CNY 50.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16886
丛书系列:中日文化交流新视域丛书
图书标签:
  • 东亚史
  • 日本
  • 隋唐史
  • 日本史
  • 历史
  • 葛繼勇
  • 文化史
  • 中外关系史
  • 唐朝历史
  • 日本历史
  • 唐代移民
  • 中日交流
  • 唐人研究
  • 遣唐使
  • 文化交流
  • 历史研究
  • 东亚关系
  • 唐代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七至八世纪赴日唐人研究》是一部关于七世纪到八世纪赴日唐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葛继勇以《日本书纪》、《续日本纪》为中心,结合其他各种史料和文献记载,对七世纪到八世纪赴日唐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一部精心编织的学术论著。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广泛收集了“唐人”用语并加以研究,同时也对“汉人”、“吴人”、“胡人”、“昆仑人”、“韩人”、“辛人”等用语进行了阐释。第二部分深入探究赴日唐人的身份、在日的相关活动、对日的贡献以及唐人赴日的原因等问题。不仅对被誉为赴日唐人典范的鉴真一行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对那些几乎不为人知的唐人,比如皇甫东朝等,根据最新发现的墨书土器等第一手资料进行了研究。另外,文中对遣唐使船以外的唐朝船只的往来亦有涉及。第三部分首先对七世纪后期赴日的唐人俘虏续守言、薛弘恪、日本俘虏大伴部博麻等人的不同处境进行比较研究。其次,对赴日唐人袁晋卿、沈惟岳等人在日本所受的待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最后,对赴日唐人的第二代如何融入日本社会并为日本人所接受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葛继勇,1974年生,河南郑州人,浙江大学博士,郑州大学副教授、日本文化亚太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古代中日关系研究。

目录信息

目 錄
緒論 本書的選題、視角與構成
第一節 本書的選題與研究視角
第二節 本書的構成
第一篇 “唐人”用語的內涵以及唐人記事的成立
第一章 “唐人”用語的內涵
第一節 “漢人”、“吳人”與“唐人”——“唐人”用語的國際意識
第二節 “韓人”、“辛人”與“唐人”——“唐人”用語的時代性(一)
第三節 “唐(大唐)”、“唐國”與“唐人”——“唐人”用語的時代性(二)
第四節 “天竺人”、“胡人”、“昆侖人”與“唐人”——“唐人”用語的地域意識
第五節 “唐俘”、“唐使”、“唐僧”與“唐人”——“唐人”用語的廣泛性
附錄 《萬葉集》所載的“からくに”與“からひと”
第二章 唐人記事的成立
第一節 《日本書紀》的編纂與赴日唐人——“赴日唐人參與說”的檢證
第二節 《續日本記》所載的唐日關係記事與編纂者——以遣唐使上毛野大川為中心
第三節 八世紀的漢文傳記作品與唐人記事的原材料——以《續日本記》所載唐人關係記事的原材料為中心
第四節 日本史籍所載唐人記事的特點——以《續日本記•鑑真卒傳》為例
第五節 唐人記事校異之一——以官職是“行官”還是“判官”為中心
第六節 唐人記事校異之二——以姓氏是“薩”還是“薛”為中心
第二篇 七至八世紀赴日唐人總論
第一章 七世紀的赴日唐人研究
第一節 赴日的唐朝使節
第二節 赴日的唐軍俘虜
第三節 赴日唐人的活動及其影響
第二章 八世紀的赴日唐人名錄
第一節 《續日本記》所載的赴日唐人
第二節 其他史料所載八世紀赴日的唐人
第三節 其他疑似八世紀赴日的唐人
第三章 八世紀唐人赴日的諸問題
第一節 唐人赴日與遣唐使船
第二節 唐人赴日的動力和阻力
第三節 八世紀唐船的赴日
第四章 赴日唐人與日本古代國家的內政外交(上)
第一節 日本古代國家的社會血緣意識與“唐人”稱謂
第二節 對唐人的賜姓與日本“事大主義”思想
第三節 赴日唐人與奈良朝的國家支配
第五章 赴日唐人與日本古代國家的內政外交(下)
第一節 赴日唐人與唐文化在日本的流播
第二節 唐人皇甫東朝的赴日及在日的活動
第三篇 七至八世紀赴日唐人個案研究
第一章 唐俘續守言、薛弘恪之研究
第一節 中日間的俘虜往來與續守言、薛弘恪的赴日
第二節 續守言、薛弘恪赴日後的活動
第三節 薛弘恪與薛妙觀
第二章 唐人袁晉卿之研究
第一節 天平度遣唐使的歸國與袁晉卿的赴日
第二節 袁晉卿的仕途生涯
第三節 袁晉卿的出身與學識
第四節 袁晉卿及其子孫在日的活動
第三章 唐使沈惟岳等一行之研究
第一節 唐使沈惟岳等一行的赴日及人員構成
第二節 唐使沈惟岳等一行赴日後的活動——兼論天平寶字年間遣唐使的派遣
第三節 唐使沈惟岳等一行獲賜的位階與氏姓——兼論赴日唐人的優遇問題
第四節 唐人清川忌寸斯(是)麻呂的改名——赴日唐人入籍日本的嘗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模仿日本学者的著述,史料引用细致,分析尚欠深入,不免有堆砌,部分结论较武断。

评分

模仿日本学者的著述,史料引用细致,分析尚欠深入,不免有堆砌,部分结论较武断。

评分

繁复的史料+伟大的脑洞+枯燥的表述。引玉之砖无可厚非。(But who cares?)

评分

模仿日本学者的著述,史料引用细致,分析尚欠深入,不免有堆砌,部分结论较武断。

评分

作者对日本方面学术史的梳理的确花了大功夫,史料辨析、考订也堪称细致入微,国内少见,但对涉及唐代制度时疏误不少。讨论问题的立场主要基于日本史,没有太大兴趣。提示的某些材料非常有意思,比如唐代前期,日本文献中以“吴”来指代江南地区,以区别于特指华北地区的“唐”;又袁晋卿,日本文献称其”出自陈袁涛涂“,显然是以陈郡袁氏自居,迥异于其他赴日唐人,可能是南朝侨姓后裔;他自幼习《文选音》、《尔雅音》,赴日后”诵两京之音韵,改三吴之讹响,口吐唐言“,说明唐代以前日本接受的所谓”吴音“,都是三吴一带土著方言,不是建康士族的”中原正音“,所以他们读不懂《文选音义》一类的典籍,需要专门延请专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