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传

王小波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问菲
出品人:
页数:2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4-19
价格:3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45545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王小波
  • 传记
  • 我想读这本书
  • 好书,值得一读
  • 人物题材
  • 成长
  • 想读,一定很精彩!
  • 想读
  • 王小波
  • 传记
  • 文学
  • 思想
  • 自由
  • 幽默
  • 中国当代文学
  • 知识分子
  • 独立思考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王小波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作为自由撰稿人,他犀利的杂文令报社和杂志社的编辑们如获至宝,他挚爱的小说却难以获得发表,这道无形的枷锁王小波一生都没能完全冲破。又有谁想到,在他去世以后,他的所有作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和书信都被一版再版,热销至今。

本书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他在文学、思想、精神世界方面的惊人天赋和才华横向铺展,并着重描写了他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李银河的爱情,是一本详尽客观的王小波的传记,也是一个关于天赋与自由的故事。

作者简介

王菲,笔名问菲,资深撰稿人。文学功底深厚,眼光独到,文笔极佳,擅长职场生存、历史传记类书籍的撰写。

目录信息

第一章 顽劣少年
王小波从小就喜欢闭目思考,大有一种特立独行与外界隔绝开来的状态。他脸上常常显露出呆呆的表情,母亲怜爱地称他为“傻波子”。如果你因此就认为小波傻,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当年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顽劣少年。“据说我爸用劲大的时候他两脚都能离地。”哥哥王小平这样形容王小波,并且调侃说,父亲王方名接触王小波身体的主要方式就是用手拎耳朵。
世间再无王小波
革命青年
王家小四
迎来曙光
偷书读
第二章 去云南
生在特殊时代的人们拥有特殊的命运。1966年,“文革”开始了。1968年,16岁的王小波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踏上了去云南的列车,成了一名插队知青。这是王小波第一次离开家,是王小波第一次尝试写作的年纪,是王小波并不算漫长的人生中的第一段重要经历。
“文革”开始
顽童时代的结束
坚定地要去云南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第三章 那个特殊的年代
王小波在云南待得并不久,很快,他回到了北京。后来,他又短暂插队去了山东,还在那里当了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在这之后,王小波开始了他的工人生涯。
回京
“失败”的插队
去山东
第一次教师生涯
第四章 终于可以上学了
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是大学教授。“文革”时期,父亲的这个身份给王小波一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在“文革”结束之后,王小波却因之收获了甜蜜的果实。1977年,高考恢复了,这对于王小波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当别人都在“闹革命”的时候,王小波从未放弃过学习,而父母就是他最好的老师。1978年,26岁的王小波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开启了他的高校生涯。
可笑的城市
革命时期的爱情
萧伯纳与“郭鲁茅巴”
进入大学
最熟悉的校园
第五章 特立独行的爱情
王小波与李银河是中国文坛继钱钟书与杨绛之后的又一对神仙眷侣。他俩结婚是在1980年,当时的王小波还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大学生。而王小波与李银河之间的爱情故事也足以称得上特立独行。
《绿毛水怪》
那些花儿
王小波的爱情观
当王小波遇见李银河
第六章 留学与游历
如果不能睁开眼睛看世界,那么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思想家。幸运的是,王小波有这样的机会。1984年,王小波进入了美国匹兹堡大学,师从于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在留学期间,王小波还与妻子李银河一起游历了美国与西欧,这是他人生见识的又一段快速积累时期。
难得的机遇
艰难的生活
许倬云先生
在路上
第七章 精神自由之路
改革开放之后的20年,是人们逐渐脱离体制的20年。俞敏洪脱离体制去教书,最后创办了新东方;马云脱离体制去办网站,最后创立了阿里巴巴;还有无数普通工人脱离体制,成了个体户,一小部分人成了中国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王小波也走上了这条路,但他脱离体制走的却不是致富之路,而是一条精神自由之路,他选择的职业是自由撰稿人。
回国
辞职
获奖
创作高产期
第八章 他们的世界
20多年前,同性恋是一个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群体,但这“人们”中却不包括王小波与李银河。1992年,王小波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在香港出版发行。可以说,在关注同性恋这一社会边缘群体方面,王小波与李银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先驱者。这也造就了日后王小波的葬礼上那感人至深的一幕。
被刻意忽视的群体
巨大的争议
第九章 短促的终结
没有人想到,王小波会在45岁的盛年骤然离世。这正是王小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读者越来越多的时候,他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给所有喜爱他的文字的人,也给中国文学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一声惨叫
身后事
轰动
第十章 中国的卡夫卡
在中国的“70后”“80后”的心中,王小波是一面旗帜,是王小波的文字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同样也是王小波,让他们拥有了自由的思想。从这一点来看,王小波是真真正正地影响了一代人的。再加上他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经历与卡夫卡颇有相似之处,所以称他为“中国的卡夫卡”并不过分。或许,王小波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无法与卡夫卡相提并论,但在中国读者的眼中,王小波永远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门下走狗
文坛的忽视
历史不会忘记
后记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王小波传》 文/蓦烟如雪 我看的第一本王小波作品是他和他妻子所著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我特别喜欢书中,他和妻子的对白,“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  

评分

作家王小波的文字写尽了荒诞和冷漠的世界,却也不乏字里行间的几丝温存。作品中的故事大多与文革相联系,堪称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传奇,无法与社会环境割裂。了解王小波的家庭背景,了解革命大院对王小波的影响,了解王小波的离去对文学界产生的震慑,读完本书,更多的...  

评分

王小波的作品我只看过两三篇,最喜欢的是他早期写的《绿毛水怪》,其次是已记不清情节但却被文中那种放浪形骸又奇趣无比的风格震慑到的《红拂夜奔》。虽然我算不上他“门下走狗”中的一员,但是心里已经惦记着将来是要读他的全集的,大陆文坛上如此纯真、有趣、浪漫的作者举不...  

评分

都说王小波与卡夫卡相似,在这两个人都是英年早逝,逝世之后得到广泛关注,在写作手法上,他们擅长以怪诞的故事表现荒诞的现实。《无界行者》中说两人有相似的创作风格和个人经历,个人觉得是不太妥当的。创作风格相似是没有问题的,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经历却是不同之处更多...  

评分

王小波的作品我只看过两三篇,最喜欢的是他早期写的《绿毛水怪》,其次是已记不清情节但却被文中那种放浪形骸又奇趣无比的风格震慑到的《红拂夜奔》。虽然我算不上他“门下走狗”中的一员,但是心里已经惦记着将来是要读他的全集的,大陆文坛上如此纯真、有趣、浪漫的作者举不...  

用户评价

评分

写的内容,都可以从王小波的书中获得,无非是略加完善了一些,内容不太深刻。没有读到想读的东西,读完没有收获的感觉。

评分

传记的好处就在于真实,它的功能就是尽量通过详实的资料让主人公回归到普通人,有普通人的苦难,高兴,爱情,欣喜,病痛,孤独,不至于被神话,尽而演变成一种自嗨。

评分

写的内容,都可以从王小波的书中获得,无非是略加完善了一些,内容不太深刻。没有读到想读的东西,读完没有收获的感觉。

评分

王小波人生很精彩,作者写得很失败。

评分

写的内容,都可以从王小波的书中获得,无非是略加完善了一些,内容不太深刻。没有读到想读的东西,读完没有收获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