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人》这部作品中,作者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个人,只有集体,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加以区别,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
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权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道夫,但他依旧凭借直觉与天赋,追求着知识和理性。
聪明的主人公在没人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可是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项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
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安·兰德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已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在美国,她的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有人说不了解安·兰德就无法理解美国精神。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CEO埃里森都是安·兰德哲学的拥趸。
第十一章: 11.1I am. I think. I will. 11.2 My hands . . . My spirit . . . My sky . . . My forest . . . This earth of mine. . . . 11.3 What must I say besides? These are the words. This is the answer. 11.4 I stand here on the summit of the mountain. I lif...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有一种天赋,每次随便拿到一本书,即便一页都没有翻过,但马上就能感觉出来自己会喜欢它还是不喜欢它,读过之后,和先前的预期总是一样的。当然因为有这种感觉,我自然不会去读原本第一印象就不好的书。所以可以说,只要读过的书,常识性知识性的除外,其余的小...
评分 评分序言声称没读过这本书就无法深入了解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书籍介绍的评价也是“极端个人主义”,但是我就很肤浅地觉得有极端个人主义么,只是被压迫太狠了吧,即使是集体主义如我们中国的人们看见了,也觉得内心憋堵,更别提美国那个人利益和自由高于一切的国度了。 在那里,没...
评分在谈论这本书之前,我觉得得先谈一下“偶然”这东西。我和安·兰德的相遇完全基于我的坏心情所导致的读书欲望的膨胀以及我的某种独特的执着所造成的一次搜索。如果用链条来表示就是:坏心情——对于一个人独处的渴望——读书的欲望的燃烧——对小说《中性》的兴趣——在图...
为什么大多数人产生的就是善,一个人产生的就是恶?人与生俱来的不是罪,而是荣耀:自我。20170827。
评分感觉像一篇篇幅拉长的短篇小说,但是用这种极度简化了的形式来表达哲学性比较强的内容很合适,个人觉得最后的手稿并没有什么可读性,不过初衷还是很棒
评分旌旗大纛,分野站队,并不高明。
评分法兰克福回上海的飞机上看的,周围黑不隆咚,我头顶上一束白光,附赠的手稿有意思
评分Ayn Rand对我来说是个太特殊的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