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與中國文化

方言與中國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周振鶴
出品人:
頁數:295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1
價格: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0813325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語言學
  • 曆史地理
  • 方言
  • 文化
  • 周振鶴
  • 文化史
  • 語言
  • 遊汝傑
  • 方言
  • 中國文化
  • 語言學
  • 民俗學
  • 地域文化
  • 曆史傳承
  • 語言多樣性
  • 口述傳統
  • 文化認同
  • 社會語言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周振鶴,1941年生於廈門,1959-1963就讀於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礦治係;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讀研究生,師從譚其驤院士,1983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為我國首批兩名文科博士之一。現任復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兼職有中國地理學會曆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行政區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擅長政治地理、文化地理、地方製度史、近代新聞史、以及文化語言學、語言接觸史的研究。

已齣版研究專著《西漢政區地理》、《體國經野之道》、《中華文化通誌·地方行政製度誌》,閤著《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中國曆史文化區域研究》、主編《上海曆史地圖集》、編校《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並有論文集《逸言殊語》、《周振鶴自選集》、《學臘一十九》及學術隨筆集《隨無涯之旅》,發錶學術論文100餘篇。

曾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現代漢語方言島的曆史地理背景》、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曆史文化區域研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現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政治過程對行政區劃變遷的影響》、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史研究》及國傢教委社科項目《中央與地方關係史研究》的研究。曾多次赴日本、歐洲、北美、澳大利亞進行閤作研究和學術交流。

遊汝傑,生於1941年,浙江溫州人,1981年獲復旦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漢語方言學和文化語言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專著有《漢語方言學導論》、《西洋傳教士漢語方言學著作書目考述》等,並在《中國語文》、《方言》等刊物發錶論文多篇。

圖書目錄

新版序言
緒論
第一節 語言和文化的關係
第二節 方言和語言的關係
第三節 現代中國的語言和方言
第四節 漢語方言分化的曆史背景
第五節 漢語方言研究史梗概
第一章 方言與移民
第一節 移民特徵和方言演化的關係
第二節 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類型
第三節 移民與方言淵源和方言地理格局
第四節 方言學和移民史研究
第五節 方言的曆史層次和移民的曆史層次
第二章 方言地理與人文地理
第一節 現代方言區劃和曆史政區地理
第二節 漢語方言分區的曆史行政地理分析法
第三節 權威方言和政區中心變易的關係
第四節 方言地理和交通地理
第五節 方言地理和城市地理及商業地理
第三章 曆史方言地理的擬測及其文化背景
第一節 《詩經》時代諸夏語言區域的擬測
第二節 兩漢時代方言區劃的擬測
第三節 西晉時代方言區劃的擬測
第四節 宋金時代方言區劃的擬測
第五節 上海地區明清時代的方言地理
第四章 語言化石與栽培植物發展史
第一節 稻的栽培曆史和傳布
第二節 麥、玉蜀黍、馬鈴薯和甘薯
第三節 從鬍豆說起
第四節 柚子和荸薺
第五節 箬和粽子、甘蔗和糖
第六節 荼、辣椒及其他
第五章 從地名透視文化內涵
第一節 地名和曆史文化景觀
第二節 地名與移民
第三節 地名和經濟史
第四節 地名和曆史交通地理
……
第六章 方言和戲麯與小說
第七章 方言與民俗
第八章 語言接觸和文化交流
後記
附錄:讀者來信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本书是中国方言与文化交叉领域的拓荒性研究。既称拓荒,自然是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很有参考的价值;但也正因为是拓荒,有许多问题未能进一步深入,这对本书固然是一件憾事,但于后来者未尝不是幸事。况且一门学科草创之时自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本《方言与中国文化》中的研究...  

評分

評分

这本书特别适合我的胃口,从文化角度切入语言学研究。中国传统的小学研究,粗粗一看,挺有意思,纠缠细节,我就没那么多耐心。同样西学东渐以后,西方人搞的语言学那一套,在中国也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了,粗粗一看,挺有意思,纠缠细节,又有点枯燥了。倒是方言与中国文化的角...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方言作為我們大多數人所掌握的第一語言,我們都有必要去認真的審視瞭解一下。

评分

不錯

评分

一本很有趣的方言學小書。並不是講各種方言的音韻學特徵或者語法、詞匯什麼的,也沒有提到方言學的研究方法。同書名一樣,主要講的是各種方言的曆史文化,挺好玩兒的。(膜一下方言學方嚮的神級學者)還是建議有一點國際音標或者語言學基本知識的人閱讀,不然裏麵的例子可能不能讀懂~

评分

挺好看,案例講細一點就更好瞭。 今日份震驚是“Oxford”竟然是拆分意譯為牛津的,忽然一股英國大農村味道。

评分

又細又艱澀。也沒讀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