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奎松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89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3
价格:128.00元(全二册)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9574674
丛书系列:理想国·杨奎松作品
图书标签:
  • 杨奎松
  • 历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国共关系
  • 国民党
  • 政治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 国民党
  • 联共
  • 反共
  • 国共合作
  • 历史
  • 政治
  • 军事
  • 革命
  • 斗争
  • 意识形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作者简介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目录信息

前 言 / i

第一章、孙中山与国共合作 / 1
第二章、“容共”,还是“分共”? / 69
第三章、蒋介石走向“三二〇”之路 / 111
第四章、从“三二〇”到“四一二” / 145
第五章、武汉国民党的“联共”和“分共” / 199
第六章、南京国民党的“清党”运动 / 261
第七章、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与“剿共”战争 / 303
第八章、以政治方式解决“共党问题” / 355
第九章、抗战开始后的妥协与磨擦 / 443
第十章、皖南事变及其善后 / 487
第十一章、国共两党攻防态势的转换 / 531
第十二章、抗战结束前后的和战选择 / 583
第十三章、战后国民党人的反共困扰 / 635
第十四章、阻止内战的最后尝试 / 671
第十五章、四平战役与内战爆发 / 707
第十六章、从“戡乱”走向崩溃 / 747
第十七章、国民党对中共的最后一搏 / 79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与国共斗争史的论述。看来,至少到抗战前,说蒋介石是独裁者,错了。不是他不独裁,而是他实在没有机会,那时他还算不得国民党的老大。至于后来联共还是反共,也不可一概而论,领袖人物内心的权欲、境界和美苏的阴影,恐怕都是最重要的。至于历史的必然或...  

评分

剿匪是对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和一个反政府武装共同管理国家 巴基斯坦政府能和塔利班合作吗?不可能 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个皇帝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篡改历史 况且还要做北极熊的藩属国 有时候黑暗打败了光明 可能会让以后的光明更久  

评分

国共历史的书籍很多,这本书用各方史料还原历史,应该是比较全面的。读后有如下感想: 一,很多政权的建立都有原罪。 孙先生在日本得到黑龙会资助反清后又依靠苏俄、列宁获德国资助回来推翻沙俄、民国各军阀依靠不同国家银行贷款维持军队和政府。所以,CP最初依靠共产国际是可...  

评分

是谁把一个只有一百人不到的知识分子请摊档培育成一股拥有十万农工势力的庞大组织?是谁在广东建立了第一个苏联化模式党国体制的独裁专制政权?是谁以出卖蒙古为交易换取苏联支持武力统一中国?是谁率领赤化势力推翻了形式上虽然不完美,但至少还存在的民国政府?不是别人,正...  

评分

一言以蔽之,国共双方在合作之初就各自心怀鬼胎,同床异梦。 孙要策略性地利用共/产/党的组织形式与人才发展国民党,共/产/党要借国民党的声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并实现其政治理想。孙对共/产/党的工具性定位与共/产/党对自身的意识形态的定位有巨大的差异,冲突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如今看来,杨奎松这本国共关系史的大部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其一,全书在史料运用上有很多缺失,譬如极少或根本不用海外档案,尤其是俄国档案,台湾档案的运用也难称全面,这直接导致他对一些问题的论断过于主观,流于凭空猜测;其二,书中的各篇章由于完成于不同时期,写作的出发点也多有不同,导致章节与章节间的连接感很差,类似大革命失败、西安事变、马歇尔调处这些涉及国共关系转捩点的大事件皆因此视角游移的问题,而无法阐发尽兴,甚感遗憾。

评分

三星有同情的成分… 文风措辞与叙事的不成熟,大体是能够反映作者本人对历史格局把握的幼齿…… 读后感比预期得还要差,太多作者敌我两分法主观性描述,污染史料…全书也没有一点历史学家进行绵密的思考的痕迹…越到后面越失望。另外作者局限于汉语史料,也没有明白《蒋介石日记》的台版篡改浓度之高的意味就是整体的汉语文献在“史料选择”的问题上都有极端篡改的既成事实。。。最重要的其实理当是海外势力给国共两党颠覆彼此政权而提供的资金来源,作者基本是空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负责煎熬的柴薪才是杀戮与存活的底气诶

评分

19(18)国共关系是老生常谈了,溯本清源,两者本是同根相生,源自苏联党国体制,不容他党卧榻之旁的人民专制,但是国方在急速扩张的同盟会时期、北伐及之后的统一之路上,容纳了太多的地方旧势力,泥沙俱下贪多不烂,难以摆脱旧问题,更加上孙自立党以来就依据现实政治的方针,与早期共方的意识形态多有冲突,第一次容共其实在孙晚期已经暴露极大的问题,后来共方因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路线逐渐灵活,而国方又因蒋与各实力派系冲突和由革命党思路转变为执政党思路,两者更不相容又无法消灭共方,直至后来内战时期,国方因国际环境制衡,内外方针实难称之为灵活,双方最高决策又不知妥协政治,国方自错失优势谈判地位以后,军政已逐渐转入衰退,更加上内政外交各种问题暴露,派系纠葛,积重难返,最后难免陷入全面败退。

评分

联或反,首先是因为利益,其次才是因为主义

评分

国共是大敌,还是同一张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