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有两个革命党:国民党和共产党。中国革命究竟走向何种方向,决定于国共两党的力量消长与较量。这场较量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终,后起的、弱小的共产党战胜了国民党,并左右了中国后来的历史。两个革命党长期以来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民党何以败,共产党何以胜?本书首度利用国共双方的各种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对涉及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杨奎松,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忍不住的“关怀”》、《西安事变新探》、《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十余种,并在China Quarterly、Diplomatic History、Cold War History,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及日本等地学术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二百余篇。
本书可以配合 叶曙明<中国1927·谁主沉浮>一起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72474/ 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不光CP革命,国民党也很革命,就连蒋介石本人也一度“左”得厉害。 所谓的革命,简单说来就是精神状态整天像打了鸡血似的。思考、说话、做事都这样,而且有些话...
评分国共第一次合作。从国共第一次合作看,双方合作是建立在各方现实需要基础上,力量不平等、诉求差异导致合作基础不稳固,更多时候靠孙中山个人威望和苏联外力维系。双方对于彼此在中国未来道路的选择上是不一致甚至冲突的,都是明确的,并不认为必须坚持合作,因而在特殊外部事...
评分历时一个半月,终于读完了这本红皮书。本人自南京总统府景区书店购得此书,源自于想将自己扔回当时的时代大漩涡,探寻一些早已有之的兴趣问题。购书、初读、中途,均心悸于那股属于时代的大漩涡之力,每每感叹,甚至每每惊叹,但真正在读书的后期,却不自觉地发现,自己的心动...
评分剿匪是对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和一个反政府武装共同管理国家 巴基斯坦政府能和塔利班合作吗?不可能 一朝天子一朝臣 每个皇帝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篡改历史 况且还要做北极熊的藩属国 有时候黑暗打败了光明 可能会让以后的光明更久
评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促使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90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深感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中一路走来的坚毅与执着。 与中国共产党同处在推动封建中国实现近现代化地位的国民党,作为历史前进中的另一个主角,同样应当予以关注,特别是其何以衰落...
最狠莫过苏联,藏共党与国党之中确是一条毒计,国党分则伤及无辜,败坏名声,不分则阳奉阴违,借尸还魂。自己不动,而令国共两党相互牵制势不两立而调处。而日本攻华谋划得刁钻,利用山头和党派的分歧自己动手。而各大山头求生存讨生活,纵横捭阖。杨前部对报刊文章用的多,不少主义挂帅,后部纠结与谈判重复又繁琐的细节,其实都虚与委蛇,而不是策略转变时的党内外、国内外、战场上的背景。
评分三星有同情的成分… 文风措辞与叙事的不成熟,大体是能够反映作者本人对历史格局把握的幼齿…… 读后感比预期得还要差,太多作者敌我两分法主观性描述,污染史料…全书也没有一点历史学家进行绵密的思考的痕迹…越到后面越失望。另外作者局限于汉语史料,也没有明白《蒋介石日记》的台版篡改浓度之高的意味就是整体的汉语文献在“史料选择”的问题上都有极端篡改的既成事实。。。最重要的其实理当是海外势力给国共两党颠覆彼此政权而提供的资金来源,作者基本是空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负责煎熬的柴薪才是杀戮与存活的底气诶
评分这本书一定要结合李玉贞的国民党与共产国际一起读,从资料上看,李的书更好,运用大量毛子档案史料猛抽国粪的脸,国共本一母同胞,它们的祖先就是孙逸仙
评分先把国共两党放在同样的位置上才能谈后面的事情,在大陆的语境洗脑下,国民党是带着原罪的,是反动的、冷血的、人民对立面的,而共党是正面的、爱国的、为人民服务的,二者都不是圣人,各自利益才是最大的驱动力。
评分隐忍与自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