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爬到天花板上瞧瞧……”这是河童在本书里时不时会顽皮地对受访者说的一句话。我们姑且“相信”当年河童为《朝日周刊》“河童窥视工作间”做系列连载采访时就是“爬到天花板上”,逐一窥视了几十位来自日本文学、音乐、戏剧、建筑、手工艺、探险、科学等领域名人的工作间, 同时自己也 被这些被窥者们不失时机地反窥,而这一“互窥”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面前的《窥视工作间》。
尽管书中的文字和素描都定格于三十年前,但其深深的河童印记——即给反窥者们留下一致印象的孩子气和好奇心——使这些文字和图画得以穿越时空却不失其生动鲜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上世纪80 年代日本社会的准全景画面。
妹尾河童,日本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1930 年生于神户,1954 年因舞台设计而崭露头角, 此后活跃于戏剧、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电视等表演艺术领域, 曾获“ 纪伊国屋演剧”“山多利音乐”“艺术祭优秀”“兵库县文化”等众多奖项。
了解各类人士不同的生活 读妹尾河童《窥视工作间》 07-7-21 小满 河童的书每一本都很用心,相信读者都会有和我一样的感觉。他的书也都很有趣,有趣之余也可以增长很多见识,所谓“寓教于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本《窥视工作间》由...
评分妹尾河童在我心目中是个旅行作家,他以《窥视日本》、《窥视印度》在国内旅行图书中占有一席之地,此次《窥视系列》的新作不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行各业不同人的工作间,确实要比之前的更好——河童舞台美术师的背景使他对于细节的感悟力非同寻常。 ...
评分河童的书,总能让人在文字、画面之外有所思考和体会。 《窥视印度》用在印度这样一个多信仰国家的游历见闻告诉我:无论信仰还是性格,若不尊重和接纳彼此之间的差异,就很难生存下去。《窥视日本》用日本人民的生活点滴,让我对日本文化灵魂中深藏的,和风一样的自尊和诗歌一般...
评分一直喜欢读 outzine www.outzine.com 喜欢他们采访不同职业的各种各样的人 日本人有些偏执,其实中国人有很多也这样。 大家对政治越失望,就越关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灵魂。 这是好事。 八几年的日本 和 当下的中国 在精神层面上 有些像
评分一口气收了河童先生的好几本“窥视”系列书籍。从他细腻的笔触中,看到他是怎么看生活的,有很多生活中的小细节很有意思,他本人也分风趣幽默呢! 这本书引领我们窥视了近五十位日本名人的工作间,其中不乏颇具“匠心”的艺人,有作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手工艺者,也有...
分数给三联的印刷和装订 图书馆就这本吸引人
评分《天才的奥秘》中提到这些别人视为“天才”者,他们的共同特征有:强烈的好奇心,疯狂的决心,很笃定自己想做什么,非常专心努力地在自己的志向上付出心血,并且有能力获取各式各样的素养。天才重要的是活力,而不是能力。读完《窥视工作间》,感叹作者河童是这样的“天才”,被访者亦然。
评分这本书里的河童更有记者的作风,除了细致的工作间俯视图,加入了更多对工作间主人的观点的讨论,不同的行业都需要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啊。每一篇后面的窥视河童系列我不太喜欢。
评分分数给三联的印刷和装订 图书馆就这本吸引人
评分如果年代能近一些,并且书中名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想必会非常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