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高更,曾是巴黎股票市场的经纪人,一年有四千法郎的高薪收入,来往于上流中产阶级社交圈。妻子梅娣,来自丹麦哥本哈根路德教派大使家庭,五个儿女,幸福美满。然而,高更选择放弃了人人称羡的职位、家庭、婚姻、妻儿、财富,一步一步走向他疯狂艺术创作的过程。
当梅娣负担着儿女,负担着家庭,甚至负担着背叛她的丈夫,高更却从塔希提寄回了他与土著女子新婚的画图。
为什么他要出走?是什么主导了他的生命选择?在与文明决裂的信仰上,高更要走得并不顺畅,为什么却愈走愈远,至死无悔?
蒋勋由生命潜伏的本质的角度,解读神秘异域的原始荒野,让美学重新找到起点,走进高更充满争议性的一生。充满争议性的高更,用他的生命实践着值得人类省思的事,更借由画作,丢出了更多“天问”。
我们俗人,对于高更是一个大写的不熟。他的好基友梵高倒是文艺装逼青年们的心头好,跃动的色彩张扬着一个生命永不熄灭般的狂热。高更呢?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那些粗粗笨笨的线条,一块一块似乎带着粗粝质感的色块,仿佛只是籍籍无名的小画家拙劣的写生。却不想竟让他为...
评分高更的出走并不是偶然,不是脑门一热开始的华丽冒险。高更的外祖母和父亲都是革命家,打破常规的思维流淌在他的血液中。他的童年在秘鲁度过,南美风情藏在他懵懂的记忆中。他的第一份职业是成为一名海员,在大海的怀抱中见识和成长。童年对海洋的记忆最终将他引向南太平洋的大...
评分说来惭愧,认识高更始自毛姆,他那本著名的《月亮与六便士》描写了高更奇特的一生。然后看到了高更的画,色彩艳丽,虚幻粗旷,像梦境般呈现另一个似乎更纯粹的理想世界。 图书馆偶尔看到这本《蒋勋破解高更之美》,是“蒋勋破解”系列的其中一本。之前没读过蒋勋的美学书,身...
评分蒋勋评高更 通过高更的生平,尤其是辞去银行工作去塔希提的经历,虽然回答了为什么画作有那么强烈的颜色。这与梵高的浓烈不同。 文中提到毕沙罗,高更早期作品明显受其影响。最近看到一幅毕沙罗的绘画,描绘法国农村后院的场景,红砖小楼,干草堆等很像苏北农村,而这种小镇自...
评分在毛姆著名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菲利普在巴黎波西米亚社区跟几个学绘画的朋友交谈时,听朋友提到过一个古怪的画家: “他什么都没有了。他曾经是个brasseurd'affaires,我猜你们英语里叫‘证券经纪人’。他有老婆和孩子。他把一切都抛弃了额,只想当画家。他离家出走,在布...
月亮与六便士,男主的原型就是高更;抛弃家庭和职业,为艺术献祭。
评分不喜欢高更,所谓为艺术出走无非是因为股市困难而抛弃家庭、逃避责任。他的绘画作品确实精彩,想画画就说想画画好了,但把这种行径美化成“艺术精神”又有何意义
评分想破解蒋勋“美学大师”称呼之谜
评分由月亮与六便士而来,然而文学是文学,历史是历史,非常清晰地解读了高更艺术创造的心灵之旅,更加深刻。值得一读。
评分也只有活得如此超然度世的高更可以创作出这么自我、原始的画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