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蕅益解

四书蕅益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崇文书局
作者:[明] 蕅益大师
出品人:
页数:23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9-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339951
丛书系列:禅解儒道丛书
图书标签:
  • 古籍
  • 宗教
  • 儒学
  • 中国哲学
  • 佛教大师
  • 佛教
  • 传统文化
  • 国学
  • 四书
  • 蕅益
  • 程颐
  • 理学
  • 儒家
  • 注释
  • 经典
  • 文化
  • 教育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蕅益大师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岁,述《四书蕅益解》。解《论语》曰“点睛”,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择乳”,饮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择乳》失传。

作者简介

蕅益大师(1599—1655):名智旭,字蕅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大师少崇儒学,谤释老,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始不谤佛。

一生著述宏富,经其门人编次,分为《宗论》和《释论》两大类,其中会通儒释道三教的著作,有《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等。

目录信息

《四书蕅益解》
四书蕅益解序 (蕅益)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印光)
论语点睛补注序 (江谦)
论语点睛补注上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论语点睛补注下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中庸直指补注序 (江谦)
中庸直指补注
大学直指补注序 (江谦)
大学直指补注
孟子择乳(存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引 言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儒佛之辨几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开展之始终。早在汉末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儒佛关系就在三教论辩中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只要从《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有关材料中就可以找到明证。唐宋以来,在儒家士大夫排佛的声浪中,佛教内部更不乏从不同方...

评分

一、引 言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儒佛之辨几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开展之始终。早在汉末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儒佛关系就在三教论辩中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只要从《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有关材料中就可以找到明证。唐宋以来,在儒家士大夫排佛的声浪中,佛教内部更不乏从不同方...

评分

一、引 言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儒佛之辨几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开展之始终。早在汉末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儒佛关系就在三教论辩中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只要从《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有关材料中就可以找到明证。唐宋以来,在儒家士大夫排佛的声浪中,佛教内部更不乏从不同方...

评分

一、引 言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儒佛之辨几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开展之始终。早在汉末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儒佛关系就在三教论辩中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只要从《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有关材料中就可以找到明证。唐宋以来,在儒家士大夫排佛的声浪中,佛教内部更不乏从不同方...

评分

一、引 言 在中国佛教思想史上,儒佛之辨几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开展之始终。早在汉末佛教刚传入中国时,儒佛关系就在三教论辩中表现出来,这一点,我们只要从《弘明集》、《广弘明集》等有关材料中就可以找到明证。唐宋以来,在儒家士大夫排佛的声浪中,佛教内部更不乏从不同方...

用户评价

评分

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无死。

评分

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无死。

评分

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无死。

评分

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无死。

评分

此心前际无始,后际无终,生而无生,死而无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