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应当行走

他们应当行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戴维•M. 奥辛斯基(David M. Oshinsky)
出品人:
页数:432
译者:阳曦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5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239390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医学
  • 科普
  • 普利策奖
  • 小儿麻痹症
  • 历史
  • 美国
  • 人文社科
  • 美国文学
  • 行走
  • 人生
  • 信念
  • 成长
  • 探索
  • 坚持
  • 希望
  • 旅程
  • 抉择
  • 方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6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历史类)

【编辑推荐】

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到底应该用哪种,争论至今没有停止。

乔纳斯•索尔克和阿尔伯特•萨宾之间的夙怨持续时间比他们的寿命更长。

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对抗骨髓灰质炎的斗争中,他们二位都奉献了毕生精力。

而这场斗争迄今仍是美国医疗史上最重大、最具文化特色的胜利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美国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肆虐时期的故事,以及为了治愈这种疾病而展开的竞争,重头戏是索尔克(Jonas Salk)和萨宾(Albert Sabin)关于率先研制出疫苗的比赛。

书中详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小儿麻痹症基金会成立的过程,这个基金会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募集科研资金的方式和对疾病的看法。脊髓灰质炎的研究颠覆了美国政府在允许新药上市前对新药的审批与检验方法,也改变了法律体系对药厂责任与不安全产品的认定方式。

是扣人心弦的科学悬疑故事,也是社会与文化史,是认识战后美国的一个窗口。

【媒体评论】

最引人入胜的科学写作。

——《芝加哥论坛报》

这部杰出的作品用绝妙的视角审视了科学团体、慈善,以及20世纪美国文化与社会史。

——《美国史评论》

历史细节丰富,发人深省,故事讲得非常出色。

——《科学》

奥辛斯基成功讲述了关于脊髓灰质炎之战的传说,还挖掘出了一些已被遗忘的迷人故事。

——《经济学人》

作者简介

戴维•M. 奥辛斯基(David M. Oshinsky),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人文部主任,历史系教授,专攻20世纪美国政治与文化史。由于对脊髓灰质炎历史的研究与写作,他先后获得2006年普利策奖、2009年约翰•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医学院院长奖,和2010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卡特莱特奖。

阳曦,职业撰稿人、自由译者,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注科普及幻想文学翻译,《环球科学》、《外滩画报》长期合作译者,已出版译作《赶往火星》、《元素的盛宴》等。

目录信息

引言
1 第一次大流行
2 沃姆斯普林斯
3 “瘸子的钱”
4 “他们应当行走”
5 孩子上海报,母亲在行动
6 乔纳斯•索尔克的学徒生涯
7 通往疫苗之路
8 起跑线
9 超越显微镜的视野
10 “瘟疫季节”
11 争执
12 “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实验”
13 卡特惨剧
14 莫斯科任务
15 萨宾星期日
16 大人物与幸存者
后记
致谢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坦白说,很少把医学史类书读的这样有趣,并有推荐的冲动。 《他们应当行走》(Polio, An American Story),从一个侧面描述了美国控制脊髓灰质炎的伟大历程。科学家、行政官员、社会组织、疫苗生产商,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小儿麻痹症----四、五十年代所有美国家长们的噩梦----而...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纠结过使用脊灰的减活还是灭活疫苗的妈妈,看到手里的这本金黄封皮的《他们应该行走》,我曾经猜测这本书讲的该是两种脊灰疫苗的来源、利弊与优劣,也许,它会有助于我们做出选择? 然而,很显然,纽约大学的医学人文系的主任戴维•M. 奥辛斯基的野心要更大,他...

评分

本文写于2016年,发表于《上海书评》。灭活疫苗的接种已经在当年开始以省为单位调整了,例如上海市卫计委的信息:[http://www.wsjsw.gov.cn/wsj/n473/n1980/n1984/u1ai142223.html] 震惊全国的山东疫苗事件中,有两件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是被曝光的疫苗是所谓二类疫苗,...  

评分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人类战胜脊灰的历史,以一种特别的形式,私人基金会组织,政府参与极少,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胜利如此明显,技术路线的竞争激烈,医学问题的复杂,种种情况交织,形成了一副恢弘图卷。现在,在全球消灭脊灰还差最后一点努力,只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阿...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纠结过使用脊灰的减活还是灭活疫苗的妈妈,看到手里的这本金黄封皮的《他们应该行走》,我曾经猜测这本书讲的该是两种脊灰疫苗的来源、利弊与优劣,也许,它会有助于我们做出选择? 然而,很显然,纽约大学的医学人文系的主任戴维•M. 奥辛斯基的野心要更大,他...

用户评价

评分

组织讲得多,技术讲得少,增加些技术内容感觉更好。

评分

为了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疫苗事件,特地找了这本来读。因为叙述引人入胜,情绪始终被历史事实的进展所牵动着,病毒肆虐时的无助与惊恐,研究徘徊不前的烦躁不甘,研究员们内部攻讦时的失望焦急,还有大规模人体疫苗实验全程吊着的心。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政府背景、全靠民间慈善基金力量和志愿科学家们完成的医学历史。文末说的没错,这是一个真正的美国故事。

评分

医学不仅仅都是光明正大,埋头钻研,为科学献身,也有话语权的斗争,争第一的心机,沽名钓誉。不要把医生想成是神。见读书笔记咯

评分

医学不仅仅都是光明正大,埋头钻研,为科学献身,也有话语权的斗争,争第一的心机,沽名钓誉。不要把医生想成是神。见读书笔记咯

评分

组织讲得多,技术讲得少,增加些技术内容感觉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