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交易之戰

高頻交易之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機械工業齣版社
作者:Frédéric Lelièvre
出品人:
頁數:230
译者:李宇新
出版時間:2015-8-1
價格:45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1150565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高頻交易
  • 金融
  • 高頻
  • 股票交易
  • 股票
  • 新經濟
  • 商業
  • 量化
  • 高頻交易
  • 算法交易
  • 量化投資
  • 金融市場
  • 交易策略
  • 技術分析
  • 程序化交易
  • 實時數據
  • 市場微觀結構
  • 交易係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他們每日操縱著數十億計的美元。

他們的交易速度如此驚人,似乎沒人能力阻止他們。

他們占據瞭美國股票市場超過60%的成交量和歐洲股票市場超過40%的成交量。僅僅用瞭10餘年時間,這些新型的投機者就已經完全掌控瞭金融市場。

高頻交易的買賣以光速進行,完全超越瞭人類的極限,他們的算法在市場中不斷地自動搜索交易機會,在幾毫秒內捕獲交易利潤,在操縱市場的同時逍遙法外。

從紐約到阿姆斯特丹,從巴黎到聖達菲,甚至直到新墨西哥州的沙漠,現在則來到中國,高頻交易為全世界的投機者描繪齣瞭心中最原始的夢想:不論在什麼行情下都能賺錢。

這本引人入勝的小書描寫的是真實的故事,卻比小說還要精彩,它首度揭開瞭高頻交易的神秘黑箱,帶我們走近金融世界的"利器"與"殺器"。

著者簡介

作譯者

弗雷德裏剋·勒雷艾弗

畢業於世界頂級學府巴黎政治經濟學院,目前就職於瑞士法語地區影響力最大的報紙《時報》任經濟金融專欄主編,長期跟蹤報道金融領域熱點事件及前沿趨勢。

弗朗索瓦·比雷

瑞士記者,瑞士著名周報《周日晨報》經濟專欄負責人。

圖書目錄

引言時間的主宰者
第1章世界大戰1
貪婪是好的9
貓和老鼠15
預言傢20
第2章軍備競賽27
奧林匹剋競賽29
防護設備32
納秒速度34
機器的梳妝間37
不正當競爭42
打破大西洋的寜靜49
最後的角鬥場52
第3章做市商55
算法與算法之間的對抗71
第4章代碼剽竊者79
第5章入侵者103
“老哈氏”104
機器同“天然的”投機者的對抗108
分秒必爭的時代112
電價竊賊116
第6章命中注定的崩盤121
燙手山芋122
新金融時代125
崩盤頻發128
瘋狂的算法132
無須藉助外力137
隻是程序錯誤143
相信奇跡147
第7章巴黎迷思149
時代末日150
另一個世界155
立誓絕不教作弊159
倫敦,永遠的國王163
一個新的疑問167
第8章監管人士173
重整旗鼓175
倫敦保衛著前綫的要塞184
反擊187
第9章雪鐵龍2CV vs.法拉利189
潛在的資源濫用191
英式陷阱193
案件重演195
金絲雀碼頭聽證會198
倫敦,失聲的電颱202
賽車206
第10章新遊戲規則209
原罪211
內幕消息的弊端215
進軍布魯塞爾219
等待起航223
同全世界同步22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如果对于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市场行为,监管起来如此复杂且花费昂贵,那为什么不干脆在危险到来之前禁止高频交易呢?要是因为忧虑危险而忽略带来的利益,那很多金融行业的公司都要关闭了,金融行业逐利的天性,本身就具有危险。 今年6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

評分

如果对于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市场行为,监管起来如此复杂且花费昂贵,那为什么不干脆在危险到来之前禁止高频交易呢?要是因为忧虑危险而忽略带来的利益,那很多金融行业的公司都要关闭了,金融行业逐利的天性,本身就具有危险。 今年6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

評分

如果对于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市场行为,监管起来如此复杂且花费昂贵,那为什么不干脆在危险到来之前禁止高频交易呢?要是因为忧虑危险而忽略带来的利益,那很多金融行业的公司都要关闭了,金融行业逐利的天性,本身就具有危险。 今年6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

評分

如果对于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市场行为,监管起来如此复杂且花费昂贵,那为什么不干脆在危险到来之前禁止高频交易呢?要是因为忧虑危险而忽略带来的利益,那很多金融行业的公司都要关闭了,金融行业逐利的天性,本身就具有危险。 今年6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

評分

如果对于这种具有潜在危险的市场行为,监管起来如此复杂且花费昂贵,那为什么不干脆在危险到来之前禁止高频交易呢?要是因为忧虑危险而忽略带来的利益,那很多金融行业的公司都要关闭了,金融行业逐利的天性,本身就具有危险。 今年6月以来A股市场发生的事情并不新鲜,...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對高頻交易的態度並非中性,從開篇就顯示齣敵對心態,也許這也代錶瞭大多數非金融領域中人士的態度。中間的一些秘聞逸事算是亮點,權當看看故事吧

评分

這本是來自瑞士的兩位媒體界的人寫的,由於身份的不同,他們得以采訪更多的人,當然,信息仍然是片麵的,黑箱依然存在。對於監管方的采訪能讓人看齣監管方的努力。 作為歐洲人,對於美國監管方麵的介紹讓人吃驚。蠻有意思的一本,但不要期待有什麼大的收獲。

评分

這玩意也能寫成書… 博人眼球的故事會類型短文集,垃圾,垃圾中的垃圾。

评分

這本是來自瑞士的兩位媒體界的人寫的,由於身份的不同,他們得以采訪更多的人,當然,信息仍然是片麵的,黑箱依然存在。對於監管方的采訪能讓人看齣監管方的努力。 作為歐洲人,對於美國監管方麵的介紹讓人吃驚。蠻有意思的一本,但不要期待有什麼大的收獲。

评分

這本是來自瑞士的兩位媒體界的人寫的,由於身份的不同,他們得以采訪更多的人,當然,信息仍然是片麵的,黑箱依然存在。對於監管方的采訪能讓人看齣監管方的努力。 作為歐洲人,對於美國監管方麵的介紹讓人吃驚。蠻有意思的一本,但不要期待有什麼大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