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在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后首次推出的修订版。新版继承了首版“以学理论证思想,以思想提升学理”的特色,内容上进行了大幅更新,呈现出作者十年间对中国知识分子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和思考。
知识分子死亡了吗?有没有可能以传统的方式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被高度专业化、文化被商业操纵和元话语被解构的后现代社会中继续存在?史铁生、黄远生、金岳霖、顾城、王元化……一连串锥心追问与熟悉身影之下,对新世纪知识分子命运前途的冷峻讨论以及上世纪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激情回眸双向展开……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曾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东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高级访问学者。近著有《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大时代中的知识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一书2005年获得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本书分两大块,前一部分纠缠知识分子的概念,后一部分是近代以来几位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两块内容双峰并峙,似乎没啥勾连,是谓拼贴之作。 但作者写的很用心,特别是前言讲述自己做知识分子研究的心路历程,颇为动人,是全书中最好看的一部分,在前半部分对于公共知识分子的论...
评分 评分雅各比在1987年出版的《最后的知识分子》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问题。一般而言,公共性有三个内涵,一是面向(to)公众发言的;二是为了(for)公众而思考的,即从公共立场和公共利益出发;三是所涉及的(about)通常是社会中的公共事务或重大问题。但是在如今...
在世界上一切存在着的生物中,知识分子确是最悲惨的一类。
评分带着情怀写的,感慨。
评分读不下去了。读得难受
评分思想与学术之别,也就是理想主义与知识主义的区分,再延伸便是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差异,汉宋之争至今未灭,王元化或许纪霖都想以狐狸为用(考据之博)以刺猬(义理之争)为体,近于戴震。写顾城一篇也甚有启发乌托邦式的教主只有信念伦理而无责任伦理,只对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负责,而其他的一切只是奔向目标过程中可以被牺牲的小草,为了捍卫理想的纯洁性和坚定性,生命在诗意价值前可以被牺牲。金岳霖的转变是在政治中立和知识神圣这两块基石被新意识形态的道德批判和反智主义抽去的基础下产生的,当然,也与他的民族主义气息和对精神群落的依赖有关(这部分心理学猜测过多)。史铁生的另一种理想主义对二张倾向实质性的道德群体性理想主义的超越,取消了终极目标,看透了人生的虚妄,行动的意义不再是追求实质性的结果,而只是战胜自己命运的精神象征。
评分国庆第一本书。许老师的书我暂时只推荐这一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