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陈寅恪
出品人:
页数:359
译者:
出版时间:2015-7-1
价格:7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8054036
丛书系列:陳寅恪集(2015版)
图书标签:
  • 陈寅恪
  • 隋唐史
  • 历史
  • 中古史
  • 中国
  • 陳寅恪
  • 古代史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隋唐制度
  • 政治史
  • 制度渊源
  • 唐代史
  • 历史研究
  • 制度演变
  • 政治制度
  • 史学论文
  • 中国古代史
  • 史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录信息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一 叙論
二 禮儀
附:都城建築
三 職官
四 刑律
五 音樂
六 兵制
七 財政
八 附論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下篇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是已故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一部名著,是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的必读书,也是初学读史者的入门书。 陈先生在《叙论》中说:“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但该书写成于1939年,采用浅近的文言,文章体裁更与现今常见的史学著作不同,对今...  

评分

评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陈寅恪先生是唐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在发表于1954年《历史研究》的本篇论文中,他探讨了占据唐朝历史半壁江山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在唐朝政治史上,婚姻集团左右时局,影响历史走向。论述行文清晰,从南北朝至唐初的婚姻门族观念谈起,到...

评分

我们对历史往往有一种肤浅的,成为定式的理解。最显著的就比如“大唐盛世”和“丝绸之路”,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化自信和荣耀的资本,但是陈寅恪先生以一个又一个详细的细节刷新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有唐一代可谓内忧外患,内部争权宫斗,太子废立,宦官矫诏篡权,极为不稳定,...  

评分

评分

所读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读了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部分。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编论《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三编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  

用户评价

评分

学术就是要将知识体系化。

评分

韩老师赠书,军训期间拿来催眠用,这回终于读完了,主要是为了期末考试。不过述论稿读的很草,来日再复习吧。

评分

叹为观止,书中体现的史料的运用、观点的提挈能力真非一般学者所能启及,虽论述不多,但往往一句话就可以启发后人学者继续追溯下去,观其成书年代,并不是在承平身健之时,更是令人敬佩了。陈先生由于其家世和教育两重背景,对于文化有特殊的敏感。真不愧是一代大师。

评分

学术就是要将知识体系化。

评分

1.讲隋唐制度之渊源,在职官刑律兵制财政等方面承袭自三处:北魏北齐、南朝与西魏北周(前两者更为重要) 2.唐代政治史讲宇文“关中本位”的影响;河朔三镇与唐中央的关系;中央革命与北禁卫军、山东氏族与科举新贵、外朝士大夫与宫掖阉寺(牛李党争与国祚不稳);外族盛衰(隋坐高丽覆其宗社而唐亦因南诏而亡) # 每看至“寅恪案”和“兹姑置不论”,即感身心轻松,可能是太懒了。滚去看博物馆攻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