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1925年受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1946年回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南迁广州,为中山大学教授。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学、敦煌学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以终生的学术实践标举现代学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三联出版陈先生的这本书,其实这次是第二次看了,若说大家之著作每读一遍必有新的见地,想必这本便是。之前读此书,只是就隋唐历史延承而谈历史,而如今经历些人事,才发觉,凡大家著述,绝非囿于某个细节而考据,而是由某个问题楔入以彰显出对于全体社会及现存政治的批判...
评分1、隋之江山受禅让于北周,但文化更多继承于北齐、南陈。北魏文化继承于南齐。 2、南北朝的文化主要传承来源:南朝沿袭;山东士族;汉中(关陇)地区战乱少,一些世家持续为北朝输出了正统文化。 3,隋唐宫中要隘为玄武门,得玄武门者可赢宫变。 4,隋代起州县长官任职需回避本...
评分关于三联出版陈先生的这本书,其实这次是第二次看了,若说大家之著作每读一遍必有新的见地,想必这本便是。之前读此书,只是就隋唐历史延承而谈历史,而如今经历些人事,才发觉,凡大家著述,绝非囿于某个细节而考据,而是由某个问题楔入以彰显出对于全体社会及现存政治的批判...
评分评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陈寅恪先生是唐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在发表于1954年《历史研究》的本篇论文中,他探讨了占据唐朝历史半壁江山的李武韦杨婚姻集团。 在唐朝政治史上,婚姻集团左右时局,影响历史走向。论述行文清晰,从南北朝至唐初的婚姻门族观念谈起,到...
评分所读版本为商务印书馆出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2011年12月第一版。 匆匆读了其中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部分。 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论《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第二编论《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第三编论《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三...
2018年已读019:读了很久,很久以后会重读。
评分自宇文泰以降的“关中本位政策”至今仍为学界所津津乐道,反复讨论。隋唐制度之渊源,以北魏、北齐之源居首,梁、陈之源次之,西魏、北周之源居末。陈氏的研究廓清了后世史家凡言隋唐制度必以承继西魏、北周之遗业的误区,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多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西魏、北周之影响力,实远不如其他二源是有事实依据的。后书接续论述长安、洛阳之北门(玄武门)的重要性也极有见地。隋代所营建的大兴城,即后来唐代的长安城,其宫近城之北端,而市则在城之南方,宫市位置恰好与以前西汉之长安城相反。故此,西汉与唐代虽有南北二军,但其轻重则大相径庭;西汉之长安城防侧重南门,而唐代之长安城防却侧重北门。洛阳与长安的宫市位置一致,那就不难理解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四次中央政治革命,北门之得失是为成败之钥。
评分陈寅恪在书中叙论写道: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
评分陈寅恪在书中叙论写道: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
评分凭栏一片风云气,四海无人对夕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