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马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委木卫二的首部影评集,从其十年来的千余篇影评和数百万文字中遴选而成,并根据电影类型和文字风格进行了精心编排和梳理,并配以精美图片。书中精选近70篇影评,涵盖中国两岸三地、日本、韩国、欧美等世界范围内的优质电影,如《一代宗师》《恋恋风尘》《听说桐岛要退部》《无耻混蛋》等。
作者置身银幕之外,窥视着光影里熙来攘往的世间人情。他用朴素而流畅的文字记录下他的观影体验,以及他对电影的全部热忱。同时,这些文字以电影为名,也在呈现着电影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看电影是一个不断扼杀自己生命和情感的过程,尤其是当你置身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场所里面。即便电影画面是表现漆黑一片,我们依然能看到投射到银幕上的黑暗,因为电影放映是必须有光亮的。人类在黑暗中沉睡,在黑暗中做梦,所以电影被很多人描述为一个梦。”
导演魏德圣、编剧梅峰、作家韩松落、影评人magasa联袂推荐,给我们的生活开启一个个经典而怀旧的梦境,让我们用银幕上的斑驳为自己在繁乱世间开辟一片遐想地。
当电影市场和制作用心越来越趋向两个相反极端,就更能显出这本影评集的重要价值。
——导演 魏德圣
电影是一场梦,一场游戏,是人生歧路上的一次意外遭遇,也是步履不停的青春历险。木卫二的影评,让我们重新审视观看与阅读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电影与社会的关系。这些最终以朴素而流畅的文字记录下来的电影体验,感情丰盛,思辨清晰,是心灵过往的回忆,是人生重现的时光。
——编剧 梅峰
电影,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观看和评论的对象,对木卫二来说,却是一个世界,他像“超体”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不分昼夜,也不留余地。他的文字里,有他对电影的全部热忱、全部热爱,这种热忱,让他成为我心目中的影评标杆。
——作家 韩松落
影评有无数种写法。其中有一种理论认为:每个人对电影的判断都是基于自身的审美历史和人生经验。木卫二的影评就是这样,毋宁说它是某种形式的自传,读者可以从文章中看到作者的生活轨迹和喜怒哀乐。
——影评人 magasa
...(展开全部)
木卫二,本名叶新代,生于 1984 年冬至夜,福建泉州人。“木卫二”最初是用于欧洲电影的专栏名,后来成为了一个笔名。
写影评十余年并藉此谋生,曾任金马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 未来单元、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影评人奖评委,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城市画报》《大众电影》等诸多媒体拥有专栏。
一直以来,对影评这种形式,都是隐隐有些排斥心理的,感觉它就像是曾经我们在高考语文试题里遇到的“阅读理解”,拿着一篇别人的作品进行延伸推敲,穿凿附会过度解读,到底有多少是作者的原意,最后谁也说不清楚。所以刚拿到这本影评集的时候,其实内心也是带着问号的,一个外...
评分我们这一代豆瓣成员,最初来到这里的缘由,不外乎是因为电影和读书,那时候没有乱七八糟的社交软件,没有花样百出的男女网红,大家单纯的聚在一起聊我们喜欢的电影谈喜欢的小说。 早期注册豆瓣的时候,朋友给推荐了木卫二老师作为首批值得关注的成员之一,那时候“影评人”这...
评分第一次被《身不在场》吸引,是在朋友转发的微博中看到了它的照片。灰白色的封面上有着轻微凹凸的细腻纹路,黑色的人影莫名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却坚定的力量。同时,那张照片上的书封,裹着这个季节难得的阳光,散发出温暖的气息。仔细看看,原来的木卫二的首部影评集,感叹一声他...
评分看电影几乎是没有门槛的。评论手机、评论音乐、评论书乃至评论足球,或许发言者在开口前都还要三思,但面对一部电影,恐怕想都不要想,张嘴就来。也许世界上会有相当一部分电影,不那么好懂,没有一定的思考与知识积累,根本无法接近创作者的意图。然而这对大部分观众而言根本...
评分——评《身不在场》 文/蓦烟如雪 讲来这是我第二次看书籍类的影评,第一次写苏七七的影评书,多少有些懵,因为她本身就是科班出来——电影学博士,在不懂的情况下指手画脚,确实有些班门弄斧,当然,《身不在场》这本书也不会差,虽然作者并非是科班出身,但文笔不亚于科班作者...
谢谢二哥送书 都是清欠平白的语言 自序里有一句话讲得好 一部电影之后在电影院里看过 才算是看过
评分艾玛,金马奖评委,吓到我了。
评分独立电影《颐和园》,娄烨的,尽管没想象的那么好,好歹还不错。
评分何必去喷人家王宝强呢?木卫二老师的影评很多时候也不咋高明呢,十几年的写作生涯,名气靠得是商业互吹??
评分我就想问问还没看书就开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