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我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湿冷孤岛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
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生长出了奖励创造生产、而非弱肉强食的制度;这套制度被讲英语者所携带,一路漂洋过海,或者借助殖民统治者的强制推行,或者经由忠诚的拓殖者自觉履践,在1787年的费城,以纯粹和精妙的形式凝结在美国宪法中。
自由是英语民族成功的秘密,已经成为现代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视它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常常忘记了这一价值正是繁荣与有序的基础。本书带领我们快速回顾这段历史,启迪我们思考应如何面对未来。
丹尼尔·汉南 Daniel Hannan,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政治家,专栏作家,保守党党员,欧洲议会保守与改革党团秘书长,重量级本地主义与反欧洲派倡导者。 2010年,丹尼尔·汉南 “炮轰” 首相戈登·布朗的演说视频成为当年收视率最高的政治类节目。 著有 The Plan: Twelve Months to Renew Britain(2008),Why America Must Not Follow Europe (2011),The New Road to Serfdom: A Letter of Warning to America (2011) 。
译者 徐爽,法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政法大学。著有《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1901-1911)纪事》,译有《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等。
日尔曼民族,七国,贤人议会,金雀花,诺曼王朝,普世价值,个人自由,普通法,代议制度,岛屿地理决定论……可以说盎格鲁圈内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右派国家,作者是极其不care欧洲大陆的偏左的大政府,高福利等制度,甚至对奥巴马有意与盎格鲁圈划清界限,向欧洲大陆靠近深感厌恶...
评分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诠释西方自由的来源,从英格兰开始就表现自由的伟大,以及为何会出现的原因,讲述千年的英国史,形成盎格鲁自治文化的原因。 由之前的日耳曼的森林部落间的会议,到后来的贤人会议,再到之后的国会或者是议会,这应该就是代议制政府的雏形,这些似乎是传统的遗产...
评分日尔曼民族,七国,贤人议会,金雀花,诺曼王朝,普世价值,个人自由,普通法,代议制度,岛屿地理决定论……可以说盎格鲁圈内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右派国家,作者是极其不care欧洲大陆的偏左的大政府,高福利等制度,甚至对奥巴马有意与盎格鲁圈划清界限,向欧洲大陆靠近深感厌恶...
评分2020年1月31日,随着《友谊地久天长》零落的曲调,拖拉了三年半的英国脱欧连续剧终于划下了句点。在疫情当头的局势中,这个西方文明的历史时刻没有得到来自东方的许多关注,但笔者仍然不自觉回想起2016年6月23日那个漫长的夏夜和意外的黎明,在伦敦南岸的公寓里亲历的欢呼与叹...
其实就是一部关于常识的书,作者写得很富激情,但又逻辑严密。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盎格鲁圈的概念,追溯其历史发展及当下影响。盎格鲁圈的核心,即是以财产权为基础的个人自由,以法治为前提的代议制政府。这几点形构了现代世界,并且也应该成为人类追求的目标。
评分这是近两年以来我读过的最好的两本书之一,另一本是《理性乐观派》,阅读量不算小,但就其内容来看,几乎可以作为一部浓缩版的英语民族史诗来看,就像是一壶越喝越浓的茶,越往后读越觉得酣畅淋漓。你会发现,乔治马丁的逆天大坑《冰与火之歌》与本书的内容交相辉映,甚至你可以根据这本书去想象《冰与火之歌》的最终结局。本书的作者是自小从秘鲁移居英国的移民,以其自身经验加上惊人的观察力和写作天赋,以精炼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现代世界文明(也就是央格鲁撒克逊文化)的方方面面,相对于如此宏大而复杂的主题来说,作者以如此小之篇幅成功的梳理了现代社会基于建立的文明基石——自由,民主,法制——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挑战。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我强烈的向每一位朋友推荐此书。
评分这个吹捧的架势有点受不了
评分部分“盎格鲁”在翻译上应该处理为“英国”,比如英西战争;“英国众议院”不知道是怎么翻译出来的;“德国凯泽政府”应为“德皇政府”;“拉夫骑兵”应为“莽骑兵”;纳尔逊、福克兰群岛译法冷僻;“加拿大1763年被法国人征服”为讹误,英国赢得了战争胜利;“印度教牧师”,priest泛指宗教祭祀人员,应按照不同宗教的专有名词处理翻译;“不是那个鸡汤大王卡耐基”,好歹出版物,注释正经点——读完后记,诚挚建议贵出版社下次找翻译时考虑一下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也请不要两周完成校对还引以为傲。本书整体像是弗格森《帝国》的延续(此书名在本书里被译作《大英帝国史》),观点事例颇为雷同,写法几近地摊文学,评分不知何来的虚高。
评分部分“盎格鲁”在翻译上应该处理为“英国”,比如英西战争;“英国众议院”不知道是怎么翻译出来的;“德国凯泽政府”应为“德皇政府”;“拉夫骑兵”应为“莽骑兵”;纳尔逊、福克兰群岛译法冷僻;“加拿大1763年被法国人征服”为讹误,英国赢得了战争胜利;“印度教牧师”,priest泛指宗教祭祀人员,应按照不同宗教的专有名词处理翻译;“不是那个鸡汤大王卡耐基”,好歹出版物,注释正经点——读完后记,诚挚建议贵出版社下次找翻译时考虑一下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也请不要两周完成校对还引以为傲。本书整体像是弗格森《帝国》的延续(此书名在本书里被译作《大英帝国史》),观点事例颇为雷同,写法几近地摊文学,评分不知何来的虚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