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的“話題”“人物”(明遺民),《續編》的“製度”“言論”“心態”,本書嘗試經由被認為最重要的傢庭關係——“父子”“夫婦”,進入明清之際士大夫更為日常的生活世界。本書討論的,是明清之際士大夫經驗中的傢族、傢庭,他們所麵對的倫理關係,以及他們對有關經驗、體驗的錶述。士大夫與“傢庭”“傢族”有關的言說與敘述,與他們的其他活動,以富於個性的方式聯係著,為我們有關曆史生活的想象,提供瞭豐富、感性的內容。
趙園,1945年生,河南尉氏人。1969年北京大學中文係本科畢業,1981年北京大學中文係研究生畢業,師從王瑤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北京:城與人》《地之子——鄉村小說與農民文化》《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 《製度•言論•心態——<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續編》《易堂尋蹤——關於明清之際一個士人群體的敘述》以及散文集《獨語》《紅之羽》等。
如果不把“五四”当作一个单纯的历史事件,如果不把“五四”当作一个研究文化思想史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如果——把“五四”的一些话语置于今日的具体语境,你才会发现,这一个为人所津津乐道、也取得了官方地位的著名事件,其背后的思想形态原来是如此的激进。“娜拉出...
評分陈寅恪以诗证史,以史证诗。那么以小说来印证现实,自然也是一种合理的参考。虽然作者研究的是明末清初的士人生活,但我以为除去流离、播迁之外,士人的家庭生活图景并未因时局的动荡而有根本性的变化。何况康乾的盛世,距离清初也并不遥远。所以想用小说《红楼梦》来印证...
評分关于“吾土吾民”、“中国式家庭与社会”,我们究竟知道多少?赵园新著《家人父子》让读者一窥明末清初“私人生活”中的士大夫群体,写得着实迷人。书中所引许多士大夫描述家庭生活的生动文字,竟是以往被人忽略的。比如明末大儒刘宗周,人只道他学问好,却少有人知他家...
評分《家人父子》一书是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的延续,亦或是收官之作。由人伦“探访”明清之际士大夫的生活世界,背后的问题意识,绝不限于明清之际,而隐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直至当代中国知识人的伦理困境。故此书的理想读者,也不应限于明清一段的文史研究者。 对...
評分闡義未盡,深體人情。
评分晚明儒者齊傢之嚴,超乎《闆橋雜記》等風月作品留給我們所謂名士佳人的印象,即使如冒闢疆、董小宛,也是在此種齊傢的倫理關係之中。劉宗周等儒者,既以夫婦為朋友近於古風,也有組建小共同體的想法與實踐。乃至冒闢疆此類文士,亦高度重視族的治理。
评分晚明儒者齊傢之嚴,超乎《闆橋雜記》等風月作品留給我們所謂名士佳人的印象,即使如冒闢疆、董小宛,也是在此種齊傢的倫理關係之中。劉宗周等儒者,既以夫婦為朋友近於古風,也有組建小共同體的想法與實踐。乃至冒闢疆此類文士,亦高度重視族的治理。
评分由人物進入歷史。老太太真感性,最喜歡她說自己這也不會,那也不擅長的。有些地方老太太是不是有代入感瞭,寫得義憤填膺的。
评分於行文邊角處見日常瑣細,於日常瑣細中察人倫情理,趙老真乃錦綉心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