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变人形》作者王蒙,他的小说一般以智慧和潇洒见长,很少耗费了王蒙自己的血肉,即使那些以自己为模特的小说,王蒙也大都以过来人的通达自嘲了之。自嘲是王蒙的解剖刀,自嘲又同时是王蒙的盔甲。王蒙常常用自嘲来消解好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已经成了王蒙式的招牌菜了。但《活动变人形》可称为呕心沥血,这是王蒙第一次以家庭作为背景来写作小说,而且又是与自己的身世相关的背景,这部曾被誉为审父之作的小说其实具有经典作品的多种要素,比如小说中那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峙,不仅父辈没有能够解决好,在我们今天更为明显和突出。
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 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 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 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 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活动变人形》,一个颇为拗口难解的题目,实际上来源于主人公倪吾诚给儿子倪藻买的一本日本动画书《活动变人形》,书中的人头、形和影可以奇怪的变化,一如在将要入睡时或醒来时脑海中浮现的形影隐现。 而整本书所书写描绘的也正是一群变化的人众,孩子变成老人,忧戚的一瞬间...
评分《活动变人形》 王蒙著 正如之前有评论认为王先生有足够的智力却反而被智力妨碍了他写作所应持有的态度一样,鄙人也觉得王先生有足够的智力拾掇起一部乃至数部优秀作品所需要的素材,但他却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以致该书非但没有阅读的“陌生化”效果,还产生一种因过度...
评分终于把王蒙先生的这本《活动变人形》看完了,其实对于王蒙的作品,一直以来很是无感,总觉得他的作品带了股历经尘世侵染和政治磨炼的圆滑气息,没有女作家精细的文笔,也没有极具生活气息的情节设置,看来实在无味。不过,这次耐心读完,也确有收获。 印象很深刻的是倪藻...
评分这是我第一次读王蒙的小说。上高中的时候,我记得语文老师曾有意无意对王蒙表示过轻蔑(也可能是我的误会,但总之是不太好的意思),大约是因为文人当官的缘故。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王蒙这位做过部长的文学家的作品就有点莫名其妙排斥。 就好像曾经对郭沫若的印象一样...
评分《活动变人形》 王蒙著 正如之前有评论认为王先生有足够的智力却反而被智力妨碍了他写作所应持有的态度一样,鄙人也觉得王先生有足够的智力拾掇起一部乃至数部优秀作品所需要的素材,但他却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以致该书非但没有阅读的“陌生化”效果,还产生一种因过度...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小说,它乍看上去充满了凌乱呓语,却一针一针扎进读者的胸怀。从中间部分开始,我才慢慢进入其中,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撕心裂肺的感觉,就像是皮肤被剥开了一样,我感受到了自己丑陋自卑却又跳跃不已、想要勃发的心。每一本讲述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书都使我想到王挺,想到我和他之间的爱恨纠葛。我们就像这本书里的人物,当我是姜静宜时,他便是倪吾诚,我是倪吾诚时,他又成了史福冈。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不可调和,又何况两种文明、两个世界呢?爱情与原欲,梦想与现实,白昼与黑暗,两个分裂的自我……活动变人形,我们却那么的执拗难融、那么的过于自我,每当我们自以为把握了真理时,又是怎么样的力量让我们自惭形愧起来?知识,永不枯竭的知识,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变成把握知识的人,而非被其操纵。
评分不幸的人总爱嘲笑和糟践比自己更不幸的人,这是不幸中的不幸。
评分不幸的人总爱嘲笑和糟践比自己更不幸的人,这是不幸中的不幸。
评分磨磨唧唧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我王蒙的讽刺真是排山倒海汪洋恣肆,大家都是主人公都不完美,每个人的结局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我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寂寞和悲哀。
评分看了王蒙的《说“无端”》(这简直不是一篇论文)里面提到西方现代派扑克牌小说的特征同样体现在李商隐诗中,一时兴起看了这本(又想到《维以不永伤》或许也可归为同类)。和《三寸金莲》一样凄厉恐怖,京津一带的作家总是爱好刻画黄河下游的野蛮愚昧。倪吾诚是郁达夫和太宰治的混合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