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是一部长篇史诗,三部曲的每部各有三十三篇,加上作为全书序曲的第一篇,共一百篇。这种匀称的结构是建立在中古关于数字的神秘意义和象征性的概念上的。《神曲》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同时也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因此,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关于第五歌。 伟大的中世纪诗人但丁,恩格斯给予了他崇高的评价: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我们可以理解为:但丁的名作《神曲》即高度概括了中世纪的思想文化发展,也开启了文艺复兴文学的曙光之路。在《神曲》中,我们毫不费力便发现严肃的基督...
评分 评分迷失在了黑暗森林里的但丁,在诗人维吉尔灵魂的救护下,穿越了地狱与炼狱。 在地狱里的灵魂,带着沉重的罪孽接受严重的惩罚,在魔鬼的鞭笞之下,承受着无尽的折磨。形形色色的灵魂与鬼怪,地狱的世界是黑暗而没有希望的。然而,但丁所描写的却并非是地狱的绝望与痛苦,而是更接...
评分85万字,终于看完了,看了好久,越往后看,越不好看。 我看的是田德望先生的翻译,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皇皇巨著,费尽心血。除了翻译正文之外,注释的文字又是正文的几倍。如《地狱篇》正文7万字,注释文字16万字。 我特地选的翻译成散文的文体,有不少人认为翻译成诗...
为了表达对葡语阅读的虔诚,终于开始看神曲了,才看完地狱篇。不充分了解希腊神话与欧洲历史,没读过维吉尔的著作的我好累啊……感谢译者的注释!
评分序部分开始就特别夯实,三步一停的细腻注释也极其可贵。开始读到天堂部分说实话开始已经有点读不下去了,还是喜欢看前两部想象力瑰丽奇诡,哭天抢地骂人骂社会(批判,批判)。被弗洛伦萨流放的但丁,成为了这座城市桂冠上最明亮的存在,不朽的背后都是让人唏嘘的现实。
评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非常好的译本,如果没有那么多注释,只能看个热闹,不知所云。序言的作用也极大,介绍了好多背景知识。但丁真是在用生命与信仰、爱与希望创作。人生不如意,政治生涯不顺遂,那就写吧,总要有情感寄托,心爱的姑娘放到天国,崇敬的诗人当做向导,政治敌人写到地狱里,朋友写到炼狱里,给个机会进天国……当然了,但丁还是比较客观的,是以其对上帝的信仰为根本进行认知和判断的。《地狱篇》读起来容易些,《炼狱篇》也还好,《天国篇》比较累人,谈神学、哲学、天文……各种,文化含量巨大,跨度比较大,缺乏背景知识的人,读起来仿若天书,但不管说了什么,宗旨还是展现爱与希望的存在。《神曲》这名字,起得相当贴切。
评分为了表达对葡语阅读的虔诚,终于开始看神曲了,才看完地狱篇。不充分了解希腊神话与欧洲历史,没读过维吉尔的著作的我好累啊……感谢译者的注释!
评分赞美理性也批驳理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最重要的是,译者将史诗译作散文,清晰明了不显得班门弄斧。身为敬畏史诗又一无所知的空白学徒,以此如同接受真正意义上的洗礼,不是基督徒却信仰了但丁。暂时受益最大的一句话:粗糙庸俗和模糊混乱没有什么艺术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