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曲》是一部长篇史诗,三部曲的每部各有三十三篇,加上作为全书序曲的第一篇,共一百篇。这种匀称的结构是建立在中古关于数字的神秘意义和象征性的概念上的。《神曲》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同时也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因此,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受造恒久永罚永夜。入此地者,弃绝一切希望(C3,10)。”但丁读出地狱之门上的刻字。然后他跟随好老师维吉尔,但丁写尽每一种罪——嗜食者,好淫欲的,贪财好囤积的,愤怒、异端、暴力待己又亵神的,纷争者,背誓者,还有远航的尤利西斯。每一种罪他都找了罪人,他叫出他们的名...
评分85万字,终于看完了,看了好久,越往后看,越不好看。 我看的是田德望先生的翻译,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皇皇巨著,费尽心血。除了翻译正文之外,注释的文字又是正文的几倍。如《地狱篇》正文7万字,注释文字16万字。 我特地选的翻译成散文的文体,有不少人认为翻译成诗...
评分——《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马翰如/文 鲁迅曾说过:“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说是读《神曲·炼狱篇》时,见“有些鬼魂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
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非常好的译本,如果没有那么多注释,只能看个热闹,不知所云。序言的作用也极大,介绍了好多背景知识。但丁真是在用生命与信仰、爱与希望创作。人生不如意,政治生涯不顺遂,那就写吧,总要有情感寄托,心爱的姑娘放到天国,崇敬的诗人当做向导,政治敌人写到地狱里,朋友写到炼狱里,给个机会进天国……当然了,但丁还是比较客观的,是以其对上帝的信仰为根本进行认知和判断的。《地狱篇》读起来容易些,《炼狱篇》也还好,《天国篇》比较累人,谈神学、哲学、天文……各种,文化含量巨大,跨度比较大,缺乏背景知识的人,读起来仿若天书,但不管说了什么,宗旨还是展现爱与希望的存在。《神曲》这名字,起得相当贴切。
评分最好的翻译
评分地狱篇
评分《地狱篇》
评分只读了地狱篇,注释太多,读不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