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自体心理学创始人海因茨·科胡特的最后遗作,不仅回应了针对《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的批评,而且从根本上修正和发展出了完全不同的精神分析治疗的思想基础,并对共情、俄狄浦斯情节和自体客体转换等核心概念作了细致的阐述;结合重新评估自体心理学的临床实践,陈述了自体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通过临床案例,着重强调了精神分析治愈的本质。
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1913—1981年)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在维也纳获得医学学位,并在芝加哥大学接受神经和精神医学的训练。他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讲授精神医学至1981年为止。他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毕业并在那里担任教师与训练分析师。身为许多专业论文的作者,科胡特写过两本书,《自体的分析》与《自体的重建》。他曾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会长(1964—1965年),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副会长(1965—1973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档案馆的副馆长(1971—1981年),以及奥地利科学院的成员。他曾获得奥地利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勋章,与辛辛那提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译者:訾非,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你知道皇帝的新装吗?你知道什么是江流水涌吗?
评分这本的翻译明显就比自体的重建好多了 ================ 我发现读专著不自己整理笔记只拍照真的是不行,不单独走一遍脑子就会很快忘记……感觉好多东西看完都进的潜意识!读的时候觉得懂懂懂说得好好好,让我给别人解释的话未必解释得出来 要我说这里面表达的精神分析治愈之道是,个体和咨询师建立共情的联系,通过转变内化作用形成新的心理结构,进而能够通过更成熟的方式去满足自己的自体客体需求 这本里还有一些内容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那些厌恶女性特征的女性还有患有饮食障碍的女性,我觉得科胡特的见解实在是很高明,论述让人信服,但我目前还不知道该怎么证伪……大概不需要证伪,精神分析感觉像是文科【】【】
评分1、“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父母做什么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怎么样的人”“恰到好处的挫折让人成长”等等,这些名句很早前就听过并十分喜欢。 2、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是三个的心理学(俄狄浦斯),再到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精神分析是两个人的心理学(母婴关系),到科胡特就厉害了,自体心理学是一个人的心理学(自恋)。 3、说真,这本书的晦涩艰深、难读难懂程度跟昨天看克莱因的《儿童精神分析》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天也是消化不良的一天啊,哭唧唧~ 4、看完此书后,想起曾奇峰老师的精神分析课程中有一个部分是讲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又去重温了笔记,的确有高人指点迷津的效果啊。再次致敬曾老师! 5、虽说不精通精神分析,但也系统学习过的呀,咋看起专业书来经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呢?生气????????????
评分你知道皇帝的新装吗?你知道什么是江流水涌吗?
评分Kohut:所有的现有证据表明,亲切、友好、善解人意、热心肠,既无法治愈古典的神经官能症,也无法使可分析的自体障碍得到治愈——至少不是精神分析(媛:是市井大妈)。治愈的关键在于认知领域:它在于意识的扩展。徐钧老师说:“所以,自体心理学并不鼓励做一个温暖的咨询师,而鼓励意识化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