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献给对上世纪六十年代音乐感兴趣的乐迷的最好礼物,也是研究苏联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有力参考。作者是著名纪录片导演,在1962年时就曾录制过披头士表演的珍贵视频,并由此引发浓烈兴趣,探寻披头士风靡全球却独独在苏联被下禁令的真实原因。
莱斯利•伍德海德爵士是英国最具声望的纪录片制片人之一,他在1962年拍摄了披头士的第一部影片。他的影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美国的艾美奖和皮博蒂电影奖,英国的BAFTA电影节及联合王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奖项。他还出版过两本书,《我的间谍生活》和《精神之盒》。现居住于英国柴郡。
孙燕姿的《Hey, Judy》,小野洋子《想象你是一颗飞翔的种子》,西交利物浦大学……如果没有看到《回到苏联》,我很难发觉自己的生活里有着这么多和披头士有关的东西。当然,前提是我并非他们的乐迷。 对于这支20世界60年代风靡全世界的摇滚乐队,不仅是身为80后的中国年轻人,...
评分列侬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披头士竟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世界上最大的专制国家走向自由。或许也因为这一点让某些专制国家害怕,然后也存在了一个词:和平演变。音乐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我不得而知。我不懂得旋律,也不会唱英文歌曲,对摇滚不死没有多大的概念,甚至对中国当下...
评分我出生于80年代,作为小镇少年,音乐对于我的启蒙来的比较晚。最初喜爱的歌曲都是港曲,而当时的港曲又多是来自日本的靡靡之音改编。直到2002年,才第一次听到披头士的歌曲,不过是来自香港歌手孙燕姿的改编《 Hey Jude》。 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来说,披头士是一个伟大的乐...
评分我出生于80年代,作为小镇少年,音乐对于我的启蒙来的比较晚。最初喜爱的歌曲都是港曲,而当时的港曲又多是来自日本的靡靡之音改编。直到2002年,才第一次听到披头士的歌曲,不过是来自香港歌手孙燕姿的改编《 Hey Jude》。 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年来说,披头士是一个伟大的乐...
评分莱斯利•伍德海德爵士是英国最具声望的纪录片制片人之一,他在1962年拍摄了披头士的第一部影片。他的影片曾获多项国际大奖,包括美国的艾美奖和皮博蒂电影奖,英国的BAFTA电影节及联合王国皇家电视协会颁发的奖项。他还出版过两本书,《我的间谍生活》和《精神之盒》。现居住...
Go
评分年轻人本能地需要和热爱摇滚乐。官方恐惧它所不了解和无法掌控的东西,包括摇滚乐,于是官方封杀摇滚乐。官方惹恼了年轻人 and 年轻人在玩笑般“保卫披头士”的战役中消除了奴性与恐惧。苏联的命运就这样部分地被决定了。所以说,一个乐队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评分3.5星。一哈萨克同学的父亲是位披头士乐迷,大学时圣彼得堡留学,现在还热衷拍视频写歌,背着吉他到处演出,他可能就曾生活在披头士暗流中的圣彼得堡。不过这本书有它的问题:披头士粉碎苏联?铁幕后的苏联文化一片停滞?苏联年轻人都是异见分子?从这一层面来看,这一本书还是落在了冷战的俗套里。
评分fun to read but didn't learn much from the conviction of a magical and penetrating rock; the master problematic of how beatles 'rocked' the kremlin is also limited
评分一个拍摄过披头士第一次在电视镜头上出现的媒体人,记录了披头士如何影响了苏联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甚至间接撼动了这个共产极权国度的根基并导致它灰飞烟灭。同样成长于共产极权国家,我们接触西方流行音乐的历史与几十年前的苏联年轻人似乎并无不同,打口一代的爱乐青年们不妨读一读。PS:前年秋天加州科切拉山谷里的Desert Trip摇滚音乐节上,听到保罗麦卡特尼在舞台上提到2003年5月24日他在莫斯科红场上的那次亮相,而当时我背包里正揣着这本书,序言的第一段话正写到那场演唱会上麦卡特尼演唱《Back in the U.S.S.R》这一幕,我当时心情大概跟看了一辈子新闻联播终于跟旅行社奔天安门广场看了回升旗、又傍着城楼上的画像合影的人没啥区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