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作者:黃霑
出品人:
页数:208
译者:
出版时间:2003-5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08039999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黄霑
  • 香港
  • 粤语流行音乐
  • 音乐史
  • 音乐
  • 粤语歌
  • 香港文學
  • 港乐
  • 粵語流行曲
  • 音樂史
  • 香港文化
  • 流行音樂
  • 時代曲
  • 唱片工業
  • 詞曲創作
  • 歌手演藝
  • 社會變遷
  • 文化傳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黃霑2003年在港大的哲學博士學位論文全文,霑叔結合自己親歷的整整半個世紀的歷史,盡述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現在看來,霑叔為文時決不是僅作為學位論文,而是對整個香港樂壇的思考和回復,乃是為給後人留下印記。

近年粤語流行曲面對很大的挑戰,在數位歌星及音樂創作人離世後,彷彿更 加失去重心。黃霑遺留下來的博士論文《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 -1997)》,提出粤語流行曲在歷史的洪流中,失去了影響力,慢慢在本土的普及文化中消失,結論教人惋惜。無論黃霑的論文結論正確與否,它留下一 個問號供我們反思——粤語流行曲與我們何干?

作者简介

黄霑(英语:James Wong Jum-sum,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原名黄湛森,表字亦芹,另有笔名刘杰、陆郎、不文霑、詹啸、久流、铁树等。华人资深作曲家和填词人,投身乐坛数十载,笔下作品逾千首,于港中台三地获奖甚丰;同时身兼广告人、作家、艺人等多种身份,被视为香港跨媒体的代表人物;并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获传媒冠以“香港四大才子”之誉。2004年11月24日,黄霑因肺癌逝世,终年63岁。

除近千首脍炙人口的歌词外,黄霑还著有《姜白石詞研究》(学士学位论文,1963)、《粵劇問題探討》(硕士学位论文,1981)、《不文集》(《明报》专栏文章集,1983)、《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九七)》(博士学位论文,2003)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导论
(A)引言
(B)定义
1.「流行」的定义
2.「香港流行音乐」的范围
(C)流行音乐研究
(D)本研究所用方法
(E)分期问题
(F)浅论「法兰克福学派」
第二章:《夜来香》时代(1949-1959)
(A)一九四九年的香港
(B)四九年前的国语时代曲
(C)天时地利人和的上海
1.科技褓姆
2.创意丰盛
3.红星演唱
4.竞奏新声
5.实力背景
6.影响深远
(D)时代曲南下到港
1.处处粤曲声
2.传统潮渐退
3.海派歌潮起
4.菲籍乐人贡献
5.美国歌曲,支流渐大
6.红伶退让,吸引减弱
7.粤语短歌,无力回天
8.广告歌曲,影响后来
9.洋为中用,中为洋用
10.新人涌出,前辈高飞
(E)结语
第三章:《不了情》与《绿岛小夜曲》时代(1960-1973)
(A)转型的香港
1.青年人社会,实际而崇洋
2.新传媒出现,处处响新声
(a)「邵氏」与「黄梅调」
(b)「商业电台」与广告歌
(c)「丽的电视」与英文歌
(d)高级夜总会,菲人世界
(e)上海余韵,LP重温
(f)港产情歌,新人崛起
(g)工厂姊妹,支持偶像
(h)披头袭港,青年组BAND
(i)歌唱比赛,发崛新星
(j)巨星殒落,时代终结
(k)「无线」开台,歧视仍在
(B)包容社会
1.只求歌悦耳,欢迎红星来
2.歌厅新娱乐,听歌成时尚
(C)结语
第四章:《我係我》时代(1974–1983)
(A)本土意识的形成
1.中港政经环境
2.庶民精神崛起
(B)普及文化开风气
1.战战兢兢
(a)AABA曲式
(b)中西合璧声音
(c)歌词手法传统
2.按谱填词
(a)先曲后词
(b)歌词叶韵
(C)大众传媒同发力
1.DJ文化
(a)青春交响曲
(b)DJ变歌星
2.电视文化
(a)长篇电视剧
(b)综艺节目
(c)名曲金榜
(d)新秀比赛
3.电影文化
4.音乐会文化
(D)剖析许冠杰
1.许冠杰之歌
(a)旋律悦耳,易唱易记
(b)通俗歌词,瑕不掩瑜
(c)歌声一般,咬字-流
(d)制作精致,态度认真
2.许冠杰其人
(a)传奇神话,绝无刻意
(b)乐坛功臣,少人能及
(E)因缘际会好条件
1.科技新发明
(a)Stereo立体声
(b)Hi-Fi与Walkman
2.版权立法与执法
(a)C.A.S.H.
(b)I.F.P.I.
(F)音乐界百家争鸣
1.「垄断」现象
(a)日曲粤词潮
(b)乐人新一代
(c)现代感词风
2.百花齐放
(a)新派电影歌曲
(b)台湾校园民歌
(c)乐坛缤纷灿烂
(G)确立文化新位置
1.文化身份
2.提高水平
(a)旋律创作
(b)歌词内容
3.广泛报导
4.全球销售
(a)新、马、泰、台
(b)欧、美、加、澳
(c)中国大陆
(H)结语
第五章:《滔滔两岸潮》时代(1984-1997)
(A)多元化发展
1.偶像崇拜与卡拉OK
2.大量生产与青黄不接
3.分众社会与大众共识
4.滔滔两岸潮和我的中国心
(B)七九、八四、六四的历史影响
(C)八八、九五——两个运动
1.中文歌运动
2.原创歌运动
(D)九七的转折
1.九七前的兴旺
(a)经济繁荣,消费高涨
(b)天王天后,歌神校长
2.九七后的衰败
(a)两岸开放,各有主张
(b)行业短视,翻版猖狂
(c)科技发达,水平低降
(d)社会老化,歌迷年轻
(e)别人文化,港曲无光
(f)注重包装,不务正业
(g)产品单一,乏善足陈
(E)结语
第六章:结论
(A)一代一声音
(B)普通话市场
附录:
(A)歌谱
(B)主要参考书目–中文
(C)主要参考书目–英文
(D)主要参考书目–日文
(E)主要参考歌集
(F)主要参考唱片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乐声响起,扬声器以高昂响亮的音量,播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新中国的国歌,作词的是田汉,作曲的是聂耳。作品本是电影歌曲,是“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主题曲,这首歌“在号角声的导引下起唱,较好地把由长短句组成的歌词处理...

评分

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乐声响起,扬声器以高昂响亮的音量,播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新中国的国歌,作词的是田汉,作曲的是聂耳。作品本是电影歌曲,是“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主题曲,这首歌“在号角声的导引下起唱,较好地把由长短句组成的歌词处理...

评分

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乐声响起,扬声器以高昂响亮的音量,播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新中国的国歌,作词的是田汉,作曲的是聂耳。作品本是电影歌曲,是“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主题曲,这首歌“在号角声的导引下起唱,较好地把由长短句组成的歌词处理...

评分

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乐声响起,扬声器以高昂响亮的音量,播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新中国的国歌,作词的是田汉,作曲的是聂耳。作品本是电影歌曲,是“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主题曲,这首歌“在号角声的导引下起唱,较好地把由长短句组成的歌词处理...

评分

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乐声响起,扬声器以高昂响亮的音量,播出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新中国的国歌,作词的是田汉,作曲的是聂耳。作品本是电影歌曲,是“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摄制的《风云儿女》主题曲,这首歌“在号角声的导引下起唱,较好地把由长短句组成的歌词处理...

用户评价

评分

涉及音律的部分大多没看懂,只能外行看热闹。调侃自己和同行的部分让我半夜乐出声

评分

后面十几页的参考文献、歌曲和歌词,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这阅读量_(:з」∠)_

评分

霑叔的写作实际上触及的也是整个香港流行文化的问题,更因其数十载亲历者的身份,更具眼力,点拨通透,可读性也远过一般博论。粤语流行曲经历的衰退,今天华语乐坛何尝不是,但后者连一种系统有效的分析尚不可见,岂不更是悲哀。

评分

原来这个有书啊,正好在看pdf版的论文,通俗易懂,行文风趣,几乎都没有看论文的感觉,想要打印下来。了解了不同年代的香港社会背景、音乐与戏曲的传播媒介,还能了解到两岸三地的文化生态。

评分

作为学术性论文兼备深度和广度,描述对象「粤语流行曲」的针对性很强,但同样碍于论文性质而让人觉得始终差一啖气。不禁令人思考,倘若真要写一本既有歌词剖析,又要可以大幅度展开来写的粤语歌史记,那该是什么样子的呢?【205】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