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比較研究

區域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比較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馬俊亞
出品人:
頁數:5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12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514100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社會學
  • 曆史
  • 社會經濟史
  • 經濟史
  • 環境史
  • 區域研究
  • 近代史
  • 區域社會
  • 發展
  • 社會衝突
  • 比較研究
  • 社會治理
  • 社會變遷
  • 區域差異
  • 衝突機製
  • 製度分析
  • 社會結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江南與淮北的社會變遷可以說是“乾坤大挪移”式的。淮北曾領先或至少不落後於其他地區達3000年之久,在唐以前,長期被視為“魚米之鄉”;而最近一個韆年紀則完全衰落,成為經濟、社會及生態欠發達之地。江南卻在近1000年以來穩步嚮前發展,南宋時代,太湖流域成為國傢的核心地區,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明清以來,隨著社會的相對安定,紡織技術的進步,江南已遙遙領先於中國其他地區,更領先於淮北地區。《區域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比較研究:以江南淮北為中心(1680-1949)》對江南和淮北進行對比,以找齣社會發展和社會衰退的決定性因素及其本質。

著者簡介

馬俊亞,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和“區域社會生態史”。1996年6月獲得曆史學博士學位,1998年4月獲曆史學博士後稱號。2000年8月至2001年6月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大學研修,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進行閤作研究。2007年5-7月在颱灣大學進行閤作研究。2011-2012年在颱灣政治大學開設“區域社會生態史”與“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江蘇省“333”工程人纔,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颱灣政治大學客座教授。

著有《規模經濟與區域發展——近代江南地區企業經營現代化研究》、《混閤與發展——江南地區傳統社會經濟的現代演變》等。譯著主要有[英]霍布斯鮑姆著《史學傢:曆史神話的終結者》(第一譯者)、[美]柯博文著《走嚮“最後關頭”:中國民族國傢構建中的日本因素》(獨立完成)、[美]彭慕蘭著《腹地的構建:華北內地的國傢、經濟和社會》(獨立完成)。在《曆史研究》、Modern China、《近代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社會學研究》、《抗日戰爭研究》、《近きに在りて》、《史學月刊》等數十種刊物上發錶中國社會經濟史專題研究論文約60篇。

圖書目錄

導言
一、研究區域和時段
二、研究現狀
三、“社會發展”與“社會衝突”簡釋
第一章 自然環境與人力影響
第一節 江南淮北的生態
一、淮北象虎
二、江南虎事
三、伐蛟減災
四、生態之因
第二節 江南:安逸環境與宜人水利
一、因利治水
二、惠澤與衝突
三、東壩水患的協調
第三節 淮北:從興水利到興水害
一、水利開發與水害利用
二、造災大工太行堤
三、淮域夢魘高傢堰
四、平地巨澤
五、治水政治
小結
第二章 農業生態的逆轉與優化
第一節 漕運方略:被剝奪的江南與被犧牲的淮北
一、河運之弊
二、被妖魔化的海運
三、被剝奪的江南
四、被犧牲的淮北
第二節 治水與農業生態的破壞
一、水文環境的改變
二、水利的缺失
三、墟裏滄桑
第三節 稻作農業的變遷
一、天然的沃土
二、人為的瘠壤
小結
第三章 農傢經濟結構的區域性演變
第一節 江南地區農傢織布主業化
一、織布主業化
二、過密化的討論
第二節 工業主業化
一、工業對鄉村勞動力的吸引
二、織布主業的再進化
第二節 通海地區農傢經濟結構的演變
一、自然經濟的典型形態
二、織布主業化
第三節 淮北地區農傢經濟結構的轉型
一、桑土之地
二、不蠶之域
三、織業的復興
小結
第四章 社會衰敗與社會發展
第一節 社會變遷與社會衝突
一、詩禮之鄉
二、多難滅親
三、民變與士變
四、毛人水怪
五、賊匪溯源
第二節 區域性生活差異
一、飢餓的淮北
二、溫飽的江南
三、淮北:非人的婦孺
四、江南:農村社會的全麵發展
第三節 從淮北到江南
一、江南人的保護與依附
二、江南的淮北精英
三、明清以後淮北人“下江南”
四、地緣矛盾與社會分層
小結
第五章 社會結構與社會分層
第一節 農村社會的滯力和推力
一、淮北:“官之害甚於水”
二、江南:“人各奮於自見”
第二節 社會結構與社會形態
一、淮北:權力統治財産
二、江南:混閤型社會結構
小結
第六章 精英的動機人格與國傢認同
第一節 精英的人格與動機
一、初夜權:淮北精英的追求
二、修身齊傢:江南精英的精神境界
第二節 精英的劣化與被劣化
一、淮北鄉村精英的領主化
二、江南基層社會中的“刁生劣監”
第三節 精英的國傢認同差異
一、淮北豪紳:國傢蠹賊
二、江南精英:社會基石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鳴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史料宏富多元,搜羅敏銳費心,梳理粗疏堆砌,論證無言以對。比較主題框架簡單,比較跨度縱橫捭闔,比較立場價值先行,比較效果硬朗豪放。環境生態篇多有引進之功,社會經濟篇難抑怨憤之氣,政治結構篇屢見獨立之論。地主及租佃關係等土改相關與華北華南江南東北近年結論皆不同。

评分

居然是第一個評價…………………………………………

评分

史料宏富多元,搜羅敏銳費心,梳理粗疏堆砌,論證無言以對。比較主題框架簡單,比較跨度縱橫捭闔,比較立場價值先行,比較效果硬朗豪放。環境生態篇多有引進之功,社會經濟篇難抑怨憤之氣,政治結構篇屢見獨立之論。地主及租佃關係等土改相關與華北華南江南東北近年結論皆不同。

评分

預設太明顯,感情太投入,不得不減一星。資料可以說是比較全瞭,不過鹽場的材料還缺。

评分

仔細研究瞭蘇北淮南差異的曆史原因,環境的、社會的、古代的、現代的,比如關於水利之爭,明初,中央在太湖上遊築東壩,以高淳、當塗、宣城三縣為實質上的蓄水庫,防止太湖泛濫,以確保下遊蘇、鬆、常地區的稅賦穩定。民國1923年,太湖流域防災會邀吳縣、常熟、鬆江等25縣水利代錶討論治理事宜,高淳縣被排除在外,依舊是“獨以高淳為之壑”。#大內鬥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