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熱夫絞肉機

勒熱夫絞肉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重慶齣版社
作者:【俄】鮑裏斯·戈爾巴喬夫斯基
出品人:
頁數:454
译者:趙國星
出版時間:2015-4
價格:5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2906811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二戰
  • 軍事
  • 迴憶錄
  • 曆史
  • 蘇聯
  • 二戰史
  • 蘇德
  • 人物傳記【蘇俄】
  • 戰爭史
  • 二戰
  • 東綫戰場
  • 蘇德戰場
  • 軍事史
  • 勒熱夫戰役
  • 曆史戰役
  • 戰場紀實
  • 戰爭殘酷
  • 戰地迴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勒熱夫絞肉機:一個紅軍士兵的戰爭1942—1945》是二戰蘇聯紅軍士兵鮑裏斯•戈爾巴喬夫斯基的迴憶錄。本書記述瞭作者的三年戰爭生涯,被遺忘的勒熱夫戰役,血腥的白俄羅斯戰役,以及最後的東普魯士戰役。從步兵學校的學習,從前綫到後方機關,以及他在戰時莫斯科的閃電戀愛,戈爾巴喬夫斯基嚮我們全景式展現瞭他的經曆。他的迴憶讓我們仿佛聽到瞭喀鞦莎火箭炮發射時的嘶吼和斯圖卡轟炸機俯衝時的嘯叫。

著者簡介

戈爾巴喬夫斯基 ,俄羅斯人,18歲進入蘇聯鞦明戰鬥步兵學校學習,1942年鞦尚未畢業,即隨軍校學員集體奉命進入第30集團軍,投入勒熱夫戰役。他先後在蘇聯紅軍第30集團軍第215步兵師、第31集團軍第220步兵師、第352、第331步兵師服役。曆任普通士兵、排長、連長、團部和師部負責共青團工作的乾事。戰爭結束後戈爾巴喬夫斯基退役,先後做過教師、記者和作傢,1994年移居美國。

圖書目錄

前言
譯者序
編譯者的話
作者序
緻謝
第一部分 我最初的軍事教育:
1942年1—5月
第1章 學員和指揮員:1942年1—3月
第2章 畢業:1942年4—5月
第3章 奔赴前綫之路:1942年5月
第二部分 勒熱夫絞肉機:
1942年6月—1943年3月
第4章 露營:1942年6月
第5章 尋找真相及其緣由:1942年6—7月
第6章 在步兵連:1942年7—8月
第7章 第一戰:1942年8月24日
第8章 第359衛生營:1942年8—9月
第9章 多雨的鞦季:1942年10—11月
第10章 變節者:1942年11—12月
第11章 新的任命:1942年12月30—31日
第12章 我成瞭團裏的共青團書記:1943年1月
第13章 “狩獵”行動:1943年2月
第三部分 從勒熱夫到國境綫:
1943年3月—1944年7月
第14章 緊隨敵後:1943年3月
第15章 莫斯科:1943年4月
第16章 解放斯摩棱斯剋:1943年4—9月
第17章 奧爾沙之戰:1943年10月—1944年5月
第18章 嚮西方——前進:1944年6—7月
第四部分 在波蘭和東普魯士:
1944年7月—1945年4月
第19章 “不能碰的人”:1944年7—12月
第20章 在波蘭:1945年1月
第21章 在東普魯士:1945年1—2月
第22章 到波羅的海岸:1945年3—4月
第23章 勝利前的最後幾步:1945年4月
第24章 戰爭的最後幾天:1945年5月
第25章 被徵服的德國:1945年5—8月
跋:反思勒熱夫之戰
注釋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为塑造了今日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意义可谓深远。而作为二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德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这场四年的浴血厮杀中,苏联人民为了打败法西斯德国,付出了尸山血海般的民族牺牲,也给他们留...  

評分

評分

作为塑造了今日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意义可谓深远。而作为二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德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这场四年的浴血厮杀中,苏联人民为了打败法西斯德国,付出了尸山血海般的民族牺牲,也给他们留...  

評分

作者作为亲历二战的普通中低层军官,其实无法全景式展现勒热夫血腥攻防战的壮观和残酷,然而作者以相当大的勇气,对苏联士兵和军队生活做了直接描述,甚至不回避丑恶,对于个人的战争类读书体验有很大收获。 单纯以军事效率看,苏俄在“二战”损失了巨量的人力物力,与它杀...

評分

作为塑造了今日世界格局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意义可谓深远。而作为二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德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也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在这场四年的浴血厮杀中,苏联人民为了打败法西斯德国,付出了尸山血海般的民族牺牲,也给他们留...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私人迴憶,作者當然可能對自己做瞭某些美化,但我更願意對此錶示同情之理解,真正的聖人還能在殘酷的戰爭和政治環境中存活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書中對於基層官兵在戰爭中與戰爭結束初期的暴行一直有描述,可以真實地體現為何他們在當時和後世受到那麼多的反感。對於蘇軍巨大的人員損失也有直觀的反映,俄羅斯/蘇聯確實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兩度在反抗強敵重建歐洲乃至世界秩序的過程中成為支柱性力量。另外得說,這個中譯本的校對實在不怎麼樣,錯字經常齣現,好在都比較明顯,一看就是拼音輸入法造成的。

评分

上。

评分

很有意思的角度。

评分

兩星半。可以配閤著J.羅伯茨《硃可夫》傳記一起讀。考慮到這本自傳迴憶錄是在移民美國後完成,與其將此書看作對一場慘烈戰役的全麵反思,不如將其視為一份極權主義人格的典型樣本,因為作為一本自傳,它的說服力並沒有足夠的誠實可言。這種誠實的缺失,可以清晰地看到後蘇聯時代心理烙印。其特徵是,作為毛子極權體製曾經的一份子(不要忘記作者在二戰期間,最高職位是師級政委),通過對記憶的精心鋪排,作者意在給讀者這樣的印象——他曾經在每一個職位上,力所能及地反對斯大林和他的官僚體製每一項不閤理的戰爭政策與錯誤的軍事行動。作為“斯大林的政委們”,一個體製的閤謀者乃至受益者,在暗度成倉的迴憶中,轉身成一位“異見分子”,這種事我們能夠想象麼?此書價值在於作者對前綫戰事的迴憶,可以知道如果沒有英美援助斯大林完全可能輸掉戰爭

评分

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