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豪加莱亚诺之获奖代表作
了解其独异文学风格的最佳入口
在拉美文学星空上,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是光芒独异的星辰,始终向下的立场,对于被遮蔽之历史、被绑架之记忆的执着探求,揭示真相的不遗余力,少即是多的语言,毫不拘泥的跨界笔法,都是加莱亚诺异乎他人的风格标志。《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则是他成熟时期文学风格的奠基之作。
曾获“美洲之家”文学大奖的《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流亡期间,作者游走于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从拉美各地动荡的社会中寻找和提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原型,以132段杂糅新闻报道、文学速写、旅行笔记与民间故事的短篇文字,记录并重新发现微观的个人历史。
-作者-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2015),乌拉圭文学大师。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时发表政治漫画,20岁起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主编,23岁来到中国采访末代皇帝溥仪。曾被军政府逮捕入狱,后长期流亡。1985年才回到祖国。因其犀利透彻、充满良知的写作,被誉为“拉丁 美洲的声音”。2009年美洲峰会上,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将加莱亚诺代表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送给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引发全世界媒体关注。2015年4月13日,加莱亚诺因病去世,乌拉圭举国哀悼。他的作品《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等,在中国读者当中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译者-
汪天艾,西班牙语诗歌译者、研究者。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世界文学》编辑。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学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比较文学硕士,马德里自治大学西班牙文学博士。译著有《奥克诺斯》《现实与欲望:塞尔努达流亡前诗全集(1924-1938)》《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印象与风景》等数种。另有文学评论文章散见于《经济观察报·书评》《上海书评》《书城》等刊物。
原谅我。 原谅我没有资格承担这本书的重量。 我从没想过,一个人的身体里可以掏出如此多的东西。我知道你听不到,所以我才敢遥遥想象。 你的魂灵在拉丁美洲的丛林与荒草里穿行,呕吐出插在天空的颗颗星辰,然后你爬上犀牛的脊背,我看到你把血红的茎叶碾成汁水,画在额头上。 ...
评分在广图自助终端借的。不知道作家,不知道是小说还是散文。 借回来就放在柜子上,蒙尘一个半月就,迟迟没有打开。马上要到期了。随手一翻,短小精悍,看得触目惊心。 说是血与玫瑰的回忆,荒诞发生了就是现实。 短短几句就是百年孤独。 最多的篇章,梦,系统,锁眼看世界,入门...
评分战争 这本书里充满了谋杀、虐杀、伪装自杀、抛尸、暴政、军人政变、政治欺骗、流亡、外国干预……这些事情无时无刻不在拉丁美洲这片土地上发生,一刻都不曾停止,如同家常便饭。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会消失,被军政府或者独裁者秘密逮捕,虐杀然后伪装成自杀(不允...
评分《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南美军政府独裁统治时期,作为左翼人士,更被自由、民主意识深深浸染的作者,在记录、回忆、流亡之中作此疼痛之书,读来时时令人扼腕。作者于重重悲剧(同僚被害,杂志被封)横目之际又不惜笔墨描写那世间的美好(无论是传说、童年、...
评分2《卡塔里诺的布罗与圣乔治如何骑着白马狂奔拯救他于魔鬼之恶纪事》特别喜欢。很辛辣:“上层阶级玩数据;中产阶级玩股票;下层阶级赌一把体育彩票。”非常传神:”小孩子都是大肚子,细针腿,眼神惊慌”。还有粗俗但是很生动的阶级感情:卡塔里诺说“ 一个黑人要是弄坏了眼睛...
有段时间跟朋友聊,说加莱亚诺刚开始看时特激动,但是看多了感觉都一样。这次看完感觉其实还真不是,碎片式的形式是一再重复的,风格辨识度很强,但是看他愈是不动声色叙说那些生死攸关的事件与痛苦,就愈发有暗流涌动的东西撞在心里。
评分在哈瓦那,我看见他1920年用钉子在卵石上刻下的爱完好如初。
评分我一直以为帕布罗·聂鲁达是拉美左翼作家中最天真、最可爱的一个,其实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才是。
评分文字美的吃惊,我向来对外国文学兴趣缺缺的。太感谢作者与译者,感觉译者是位诗人。
评分翻译好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