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易到市場

從交易到市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彭凱翔
出品人:
頁數:50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3
價格:6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8144575
叢書系列:啓真學術文庫
圖書標籤:
  • 經濟史
  • 彭凱翔
  • 曆史
  • 近代史
  • 經濟學
  • 經濟
  • 中國
  • 社會經濟史
  • 交易
  • 市場
  • 經濟
  • 投資
  • 分析
  • 策略
  • 趨勢
  • 決策
  • 運營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繼《清代以來的糧價》之後,作者再經近10年的努力,廣泛涉獵宋以來之筆記、契約文書、商業賬本、報刊、檔案、數據庫等史料,對中國傳統經濟的約束條件、運行機製及其形態、功能等作瞭生動具體地曆史描述和全麵係統地經濟學分析,深入揭示齣中國傳統經濟作為民間自發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本書融史學考證、經濟學理論分析和哲學思辯於一爐,讀者從中既能感受到曆史學敘述的身臨其境,又能體會到經濟學分析的理性與深刻!

著者簡介

彭凱翔

現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2002-2005年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隨盧鋒教授作博士研究。研究方嚮為近現代經濟史和經濟周期理論。著有《清代以來的糧價:曆史的解釋與再解釋》。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等權威刊物上發錶文章數十篇。

圖書目錄

凡例 1
前言 1
第一篇 交易的節奏
第一章 交易的空間和時間約束 3
第一節 交通路綫和速度 4
第二節 “行路難”:交通成本 13
第二章 信息傳遞的時空特徵 24
第一節 私人方式:通訊 25
第二節 公共方式:傳媒與齣版 35
第三章 經濟生活的節奏 54
第一節 經濟運行的節奏 54
第二節 經濟生活的密度 65
第二篇 價格信號的形成
第四章 行市的諸種形態 78
第一節 同業行市 79
第二節 同業定價 89
第三節 分散定價 103第五章 行市的效力 112
第六章 地區間行市的整閤 131
第一節 大宗商品市場:以糧食為例 131
第二節 要素市場一窺 144
第三節 整閤與不整閤:一點反思 152
附錄2.1 《寜波錢業會館碑記》辨釋 164
附錄2.2 寜波行市數據檢驗 169
附錄2.3 (2.1)~(2.4)的展開錶達 173
第三篇 交易實態
第七章 虛實相參的貨幣行用 178
第一節 短陌之虛實 179
第二節 多種貨幣並行與消長 195
第八章 度量衡之市製 207
第九章 再探交易中的各色名目 226
一 226
二 233
附錄3.1 “石”、“擔”略考 242
第四篇 市場交易與資源配置
第十章 配置效率與市場完備性 258
第十一章 看得見的手:民間組織與市場效率 273
第一節 行業組織的功能 274
第二節 跨部門整閤:北京勞動力市場 301
第十二章 市場與資本主義:利潤的核算 314
第十三章 市場與分配:略論 329
第一節 壟斷與剝削 330
第二節 “高利貸”與貧富分化 334
第三節 市場、不確定性與貧睏 346
附錄4.1 審斷狀態空間模型的估計 353
附錄4.2 非完全競爭利率模型推導 355
附錄4.3 (4.9)式迴歸中工具變量的有效性 360
第五篇 市場的嵌入
第十四章 習俗與自組織 366
第十五章 傳統國傢形態下的市場製度 376
第一節 庶民社會、自由主義與傳統主義 377
第二節 禮法專製與經濟政策 396
第十六章 理性與經濟形態 414
第一節 理性、計算和心智模式 414
第二節 經濟變遷與理性:日南莊的案例 422
餘論(代結語) 441
後記(緻謝) 445
參考文獻 451
索引 48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講交通、幣價、市場以及總結都好,沒耐心的話可以跳過數學經濟學部分直接看描述和結論。

评分

本書在與傳統的經濟學與經濟史理論對話的基礎上,利用數據與案例來探尋一條全新的中國傳統市場運作邏輯的解釋路徑。作者認為交通通信狀況和禮法社會形態約束瞭中國前現代經濟的發展。在兩種約束下,民間形成瞭相應的市場組織與製度,使得分散的交易得以組織成市場製度。傳統中國在貨幣、度量衡等方麵缺乏統一的標準的背後,是民間以自組織的方式維持瞭區域市製的穩定。正是有瞭可靠的行市與相對穩定的市製,價格機製纔有可能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因此,中國傳統市場具有市場經濟的屬性,它並不完全是由“看不見的手”主導,民間自組織實際構成瞭“看得見的手”。傳統市場經濟與民間經濟事實上是二位一體的,過去諸如習俗或非正式製度居主導、行業組織發達、市製不統一、經濟理性為文飾所模糊等對於傳統經濟的一些典型描述,在這裏都找到瞭閤理的解釋

评分

怎麼說呢?十年來等待他的作品。相比十年前的《清代以來的糧價》,本書在視野上要更開闊,思維深度也進一步增強,尤其是作者對市場的“嵌入”的思考,我覺得如果能有所擴展應該能成為大師之作。但,還是根本問題,經濟史作品沒有結論,和第一本書一樣。以及,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進反退,駕馭不瞭內容瞭。

评分

這種研究方法真是厲害……隻是還沒想到該如何與我的本專業相結閤……

评分

本書在與傳統的經濟學與經濟史理論對話的基礎上,利用數據與案例來探尋一條全新的中國傳統市場運作邏輯的解釋路徑。作者認為交通通信狀況和禮法社會形態約束瞭中國前現代經濟的發展。在兩種約束下,民間形成瞭相應的市場組織與製度,使得分散的交易得以組織成市場製度。傳統中國在貨幣、度量衡等方麵缺乏統一的標準的背後,是民間以自組織的方式維持瞭區域市製的穩定。正是有瞭可靠的行市與相對穩定的市製,價格機製纔有可能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因此,中國傳統市場具有市場經濟的屬性,它並不完全是由“看不見的手”主導,民間自組織實際構成瞭“看得見的手”。傳統市場經濟與民間經濟事實上是二位一體的,過去諸如習俗或非正式製度居主導、行業組織發達、市製不統一、經濟理性為文飾所模糊等對於傳統經濟的一些典型描述,在這裏都找到瞭閤理的解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