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向度的人

單向度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麥田
作者:赫伯特.馬庫色(Herbert Marcuse)
出品人:
页数:336
译者:劉繼
出版时间:2015-3-10
价格:NT$4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3442172
丛书系列:時代感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哲学
  • 赫伯特·马尔库塞
  • 社會學
  • 台版书
  • 社會
  • 法蘭克福
  • (港台版)
  • 单向度 人性 马克思主义 社会批判 现代社会 个体自由 控制社会 思想异化 政治哲学 阿多诺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們快樂地選擇了被無聊所奴役?!

本書可稱為對西方發達工業社會的總體檢。馬庫色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學養極為淵博,目光極其銳利。他繼承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又融入了佛洛依德對文明如何壓抑人類欲望的分析(以彌補馬克思主義無法解釋為什麼革命尚未發生之不足),甚至探索了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的西方邏輯學、語言學、科學哲學傳統之缺憾,對當時西方發達工業社會之所以能徹底地支配、剝削社會大眾,阻斷了人們對更公平、更自由的社會的渴望的控制機器,提出了他獨到而深刻的見解。

馬庫色構思本書時,歐美世界上處於悲觀氣氛濃厚的五〇年代,因此書中並未對人類解放的前景抱有正面的期望。然而,或許正因為馬庫色對西方文明系統性的尖銳分析,給予了當時渴望解放的知識分子與學生一盞明燈、一種鼓舞,進而燃起了其後席捲全球的學運風潮。馬庫色在書中最後引用了班雅明的一句話,或許最能反映那股支持他自己與所有革命鬥士的精神:

「因為那些不抱希望的人的緣故,希望才賜予了我們。」

【本書特色】

鼓舞六〇、七〇年代學運風潮的經典代表

「新左派之父」馬庫色的《單向度的人》

萬毓澤審定 & 李明璁導讀

出版已逾五十年的左派經典,全新繁體中文版隆重問世。

擁有投票選擇主人的權利,並不表示你就不是奴隸。

能坐在沙發上任意切換電視頻道,在百貨商場或網購平台比價血拼,在消費場所享受休閒娛樂,你擁有所有這些「選擇」,是否就等同於擁有「自由」?

難道這不過是發達工業社會的「控制」變得更高明、更細膩、更體貼、更無所不在?它似乎指引一種更舒適美好的生活;但相對,想要改變現有框架的主張、更具超越性的理想和渴望,都被壓抑或嘲諷。我們因此難再深刻地質疑批判,反而認同擁抱那個主宰我們生活的力量,以它的利益和需求為我們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表面上越是多采多姿的歌舞升平,骨子裡越是了無生趣的冷感疏離。

於是,你我都可能逐漸變成扁平、蒼白的---單向度的人。

假多元的花花世界,掩飾不了真單調的蒼白困局。

學作一個解放的自由人,從看穿這個陷阱開始。

作者简介

赫伯特.馬庫色(Herbert Marcuse)

一八九八年出生於柏林,是著名的德裔美籍哲學家、社會學家、政治理論家。一九二二年於弗萊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eiburg)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又與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與胡塞爾(Edmund Husserl)共同進行研究。在納粹開始掌權時,馬庫色隨即離開德國前往瑞士,而後落腳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所。該機構是由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所創建之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遷移而來。在這段期間,馬庫色逐漸成為法蘭克福學派與新馬克思主義的要角之一。

他在作品中深刻地批判資本主義、現代科技、消費社會以及娛樂文化,並認為它們構成了一種新型態的社會控制。其理論成為新左派與學生運動的思想基礎,甚至被譽為「新左派之父」,並於六〇與七〇年代在美國與全世界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他的主要作品除了本書之外,還有《理性與革命》(Reason and Revolution)、《愛欲與文明》(Eros and Civilization)、《解放論》(An Essay on Liberation)等。

主編:李明璁

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任教於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曾在日本東京ICU大學與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客座研究,擔任過國際特赦組織台灣總會副理事長;為《中國時報》、《自由時報》、《GQ》、《數位時代》雜誌等寫過專欄,也是《cue.電影生活誌》創辦人之一。著有散文《物裡學》。

審定者:萬毓澤

現為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學術興趣為社會理論、社會科學哲學、政治社會 學、社會科學翻譯研究。著有專書《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及多篇中外文論文。曾獲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翻譯工作方面,除有多部譯作外,目前也在中山大學及國家教育研究院開設「社會科學翻譯研究」的課程。

譯者:劉繼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研修生,曾任丹麥奧爾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講師、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ua)訪問教授。目前在北京擔任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著有《法蘭克福學派對實證主義的批判》,另譯有齊克果的《戰慄與恐懼》(Fear and Trembling)。

目录信息

【總序】
「時代感」總序──李明璁
【導讀】
跑啊!「單面人」!──李明璁
《單向度的人》
致謝
導言 批判的停頓:沒有反對力量的社會
第一部 單向度社會
第一章 新的控制形式
第二章 政治領域的封閉
第三章 不幸意識的征服:壓抑性的反昇華
第四章 論述領域的封閉
第二部 單向度思想
第五章 否定性的思維:被擊敗了的抗議邏輯
第六章 從否定性思維到肯定性思維:技術理性和支配邏輯
第七章 肯定性思維的勝利:單向度哲學
第三部 改變的契機
第八章 歷史的哲學承諾
第九章 解放的劇變
第十章 結論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翻开历史书,让时间定格在20世纪60年代,你会发现这十年的密度超乎寻常。世界舞台的中心交给了革命者,与他们一同演出的有青年学生、反对派和少数族裔,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要我说,历史上还不曾有人有过如此浪漫与激情的理想。 看看非洲,在这个十年的开始便有17个国家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人们的语言表达和个人思考里,有广告传媒娱乐和宣传手段。「人們並不相信人家告訴他的東西,或根本不在乎,但同時卻根據它來行動。」越是避而不谈或故用其它,越是彰显。

评分

人们的语言表达和个人思考里,有广告传媒娱乐和宣传手段。「人們並不相信人家告訴他的東西,或根本不在乎,但同時卻根據它來行動。」越是避而不谈或故用其它,越是彰显。

评分

從結構主義和傳播學被引來看法蘭克福學派。語言方面討論到universal(共相),但很可惜我看糊了。 總結來說:社會批判「大否定」的終極目標是在否定中尋求一個像Marcuse反復提到的「理性、自由的社會」。在單向度的控制下(無論政府制度或是媒體、技術形式、語言結構),歷史都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了現實理性,藝術融合了「技術理性」(「工具理性」),如此,工業社會創造了「虛假的需求」。 Marcuse給我的感覺是想要傳達的「否定」很雜,論述邏輯不清晰,尤其是哲學層面的立論和駁論亂成碎片。從封閉社會的現象描述開始到點出否定的對抗的消失,然後用大量筆墨去剖析柏拉圖為起的各哲學家們的觀點,說實話,我沒明白他在紛繁複杂的quotes裏想傳達的主旨。(或許是表明與美國經驗學派對立。) 他寫出跨越時代的批判。

评分

從結構主義和傳播學被引來看法蘭克福學派。語言方面討論到universal(共相),但很可惜我看糊了。 總結來說:社會批判「大否定」的終極目標是在否定中尋求一個像Marcuse反復提到的「理性、自由的社會」。在單向度的控制下(無論政府制度或是媒體、技術形式、語言結構),歷史都在某種程度上消解了現實理性,藝術融合了「技術理性」(「工具理性」),如此,工業社會創造了「虛假的需求」。 Marcuse給我的感覺是想要傳達的「否定」很雜,論述邏輯不清晰,尤其是哲學層面的立論和駁論亂成碎片。從封閉社會的現象描述開始到點出否定的對抗的消失,然後用大量筆墨去剖析柏拉圖為起的各哲學家們的觀點,說實話,我沒明白他在紛繁複杂的quotes裏想傳達的主旨。(或許是表明與美國經驗學派對立。) 他寫出跨越時代的批判。

评分

这个译本好像全部修订过,补了漏的注释,改正了一些译名,我就没再对照,但译本质量比以前所有版本都高出很多(译者也是这个人)。可以翻翻MacIntyre针锋相对的小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