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现代性之间

天堂与现代性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美]柯必德
出品人:
页数:408
译者:何方昱
出版时间:2015-1
价格:6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642540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城市史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城市史
  • 苏州
  • 城市研究
  • 海外中国研究
  • 近代史
  • 历史
  • 历史与记忆
  • 中国近代史
  • 天堂 小说 现代性 哲学 思想 文学 反思 信仰 转变 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在柯必德教授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探究苏州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群体的经历以及相互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缺地贫民与商界翘楚、中国人与外国人、本地人与外来客,并使这种经历和关系与苏州的空间、时间的转型产生联系。更多地揭示出更多苏州都市空间的结构、这一结构的经济角色与象征意义,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本书的出版可为研究晚晴民国时对于国家权力、公共意识、资本及社会环境再造,提供一个十分翔实的个案研究。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
致谢
导言
苏州城及其方位的象征意义
苏州和社会变革
空间变化与社会转型
城市空间与地方
思想观念的转变
国家范畴内的地方国有化及其定位
本书框架
第一部分 从道路到现代性
第一章 马路:工业与恶习的诞生地
苏州的城市道路及其国际/国家意义
马路:外国技术的本土化
商务局:防御性发展与官僚资本主义
张之洞的设想:作为工业防疫线的马路
资助商务局之争
民众的马路观
文明的代价:迁坟
休闲、经济与街道
西洋建筑对于马路的道德挑战
妇女上街
新式茶馆:消费空间的变迁
搭乘马车成为大众娱乐
马路房地产:拓展投机生意
伤风败俗的事业:或利或弊
第二章 马路:滋养城市的脉络
修建城内马路
地方自治
作为政治与社会话语主体的道路
流通与城市主干道
城市动脉与社会政策下的道路流通
开放苏州城墙
民众对于道路的看法
第二部分 “传统”之中的府学文庙
第三章 礼仪结构与学术体系的革新
守护神龙与科举考试
历史探究中的文庙
文庙在苏州
外国教会与府学
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文庙与中国文明
新时代的孔子与孔庙
孔子诞辰的公共纪念
祭孔典礼的提升
第四章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
民初孔子与国家定义的民族主义
文庙与旅游业
文庙与中国文明:一名日本记者的视角
文庙与国民党
都市规划与被废弃的文庙
孔子诞辰与新生活运动
文庙与中国建筑史
第三部分 保存国粹
第五章 寒山钟声
苏州古迹与过去的用途
作为社会政治议题的历史保护
古迹与国粹
寒山寺:古意与民族气节
程德全笔下的寒山寺与国家改革
第六章 重估都市景观中的国家财产
民国的古物保护:国家立场
南京十年苏州的古物保护
苏州保墓运动:都市秩序变动中的道德观
坟墓与征地
玄妙观:国家财富与经济民族主义
结束语 “中国文化后院”中的古迹保护与工业发展
参考书目
译后记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马路,文庙,寒山寺

评分

第一部认真撰写过书评的著作,也算有缘。本书认为,苏州是“被重写的古卷”,它虽有着较浓的古典韵味,但其实是现代化再造的产物。在城市史书写方面,该书由几处具体空间入手,而非直接讨论官方政策或地方组织,颇具新意。它在资料上采用了大量报刊与官方文书等,理论上主要依托列斐伏尔有关空间的表述,很有成效。最后小吐槽一下翻译,比如“帝皇时代”是什么......

评分

你说是现代性,我看是传统性。既然世界本多元,又为何偏说我看到的是过于主观性的先入之见。百年前的苏州究竟是什么样?谁知道呢。

评分

材料丰富,梳理不好,翻译晦涩

评分

材料丰富,梳理不好,翻译晦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