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近體源流

唐詩近體源流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錢誌熙
出品人: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5-1
價格:4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5248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唐詩
  • 古典文學
  • 詩歌
  • 錢誌熙
  • 唐代文學
  • 文學
  • 唐詩
  • 中國古典文學
  • 唐詩
  • 近體詩
  • 詩歌史
  • 唐代文學
  • 詩歌源流
  • 古典文學
  • 詩詞演變
  • 詩歌形式
  • 文學史
  • 詩體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有唐一代的近體詩為論述對象,並且探源溯流,將各體的發展都追溯到唐前時代,對唐詩體製的淵源流變提齣瞭一些新的看法。全書論述唐代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四種體裁在各時期的發展情況,所論及近體詩作傢之眾、風格之富、體類之豐、作品之夥,是迄今為止有關唐詩藝術研究的著作所鮮見的,而談詩析藝之中肯、到位,亦頗為難得,可作為唐詩鑒賞讀本讀。

著者簡介

錢誌熙,1960年生於浙江樂清。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古代文體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國傢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評審組專傢。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文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學術部主任。齣版《魏晉詩歌藝術原論》《漢魏樂府藝術研究》等專著十餘種,論文一百五十餘篇,獲各種科研、教學奬勵十餘項。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語言與體裁對於詩歌研究的重要性
二、 唐詩的體裁係統
三、 唐詩體裁係統的兩種優勢
四、 唐詩古體與今體的衝突與互補
第一章 唐人五律研究
第一節 體製略論
一、 體製溯源
二、 從永明律體到五律定型
三、 五律的體裁特徵
四、 明清及近人對唐五律發展的基本觀點
第二節 初唐諸傢五律
一、 太宗君臣至上官儀等人:綺麗詠物,時見雅正
二、 王績:體物為宗,兼緣情興
三、 “四傑”:於體物緣情中初開唐律風骨
四、 陳子昂:提倡古調而不廢新聲
五、 “文章四友”、瀋宋:格律已精,興象已成
第三節 盛唐諸傢五律
一、 盛唐先聲:張說、張九齡、王灣、孫逖、張子容
二、 盛唐正宗:王維、孟浩然、祖詠、常建、劉眘虛
三、 高適、岑參:尚氣與尚詞
四、 李白:氣清神逸
五、 杜甫:題材與風格的全麵發展
第四節 中唐前期諸傢五律
一、 五言中堅:劉長卿、 韋應物
二、 錢起、郎士元的秀雅之格(附“前有瀋宋,後有錢郎”說)
三、 李端、盧綸、耿、戴叔倫、司空曙:大曆諸子的感傷清興之調
第五節 中唐後期諸傢五律
一、 概述:相對於中唐前期的風格變化
二、 韓愈:豪健寓清雋;劉禹锡:不事追琢,深見氣象
三、 元白:鋪陳體物,圖貌寫氣;張籍:元白派彆調
第六節 晚唐諸傢五律
一、 苦吟派:賈島、姚閤、周賀、喻鳬、方乾、李洞
二、 源齣張籍的清省派:硃慶馀、章孝標、項斯、司空圖
三、 盛唐餘韻:張祜、馬戴、許渾、顧非熊
四、 晚唐巨擘:溫庭筠、李商隱(附韓偓、吳融、韋莊等)
五、 唐末諸傢:崔塗、杜荀鶴、許棠、張喬、張蠙
第二章 唐人五絕研究
第一節 體製溯源
一、 絕句淵源及體性廣論
二、 “絕句”名義之由來
三、 吳聲與文人聯絕體
第二節 初唐五絕
一、 太宗君臣:綺閤為宗,時見宛轉之調
二、 王績、“四傑”等人:自然為宗,緣情緻性,格韻漸高
第三節 盛唐五絕
一、 總論:掃除綺閤,真質渾成
二、 盛唐諸名傢、大傢:張九齡、張說、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
三、 盛唐擅長樂府體五絕諸傢:崔國輔、崔顥、李暇、鄭虔
第四節 中唐五絕
一、 中唐前期諸傢:錢起、劉長卿、韋應物、李益、盧綸
二、 中唐後期諸傢樂府體五絕:張祜、施肩吾、張仲素、王涯、令狐楚、徐凝、孟郊
三、 中唐後期諸傢徒詩體五絕:白居易、元稹、劉禹锡、李賀
第五節 晚唐五絕
一、 步武盛唐派:杜牧、李商隱、崔道融、錢珝
二、 樂府古今調派:劉駕、曹鄴、聶夷中、李群玉、陳陶、韓偓
第三章 唐人七絕研究
第一節 初盛唐七絕
一、 風調未諧的初唐七絕:徐彥伯、宋之問、王勃、郭震等
二、 盛唐七絕風格的形成與諸名傢 :張說、賀知章、王翰、王之渙、高適、岑參、賈 至等
三、 盛唐三大傢:王昌齡、王維、李白
四、 盛唐變體大傢:杜甫(附元結)
第二節 中唐前期七絕
一、 大曆諸子通中有變:錢起、韓翃、張繼、劉方平、戴叔倫
二、 步武盛唐:李益
三、 常境之工:戴叔倫、李涉、竇群、竇庠、竇鞏
第三節 中唐後期七絕的百派並生
一、 盛唐之變:韓愈、孟郊、李賀
二、 新調爭齣:劉禹锡、柳宗元、張籍、王建、張祜、硃慶馀
三、 新易之體:白居易、元稹、徐凝、施肩吾
第四節 晚唐七絕
一、 杜牧:情興為宗,不廢綺麗
二、 李商隱:體兼常變,精思入妙
三、 艷麗派:溫庭筠、段成式、李群玉、韓偓
四、 常調派:許渾、趙嘏、薛能、鄭榖、韋莊、崔塗
五、 唐末變調之一:曹鄴、陸龜濛、皮日休
六、 唐末變調之二:杜荀鶴、曹鬆、陳陶、羅隱、羅鄴
第四章 唐人七律研究
第一節 淵源與體製定型
一、 淵源
二、 體製定型
第二節 自初唐至盛唐初期的應製諸傢:七律體製的初步奠定
第三節 盛唐名傢七律風格的成熟:張說、崔顥、李白、祖詠、高適、崔曙等
第四節 王維、李頎、岑參對七律藝術發展的貢獻(附張謂)
第五節 杜甫對七律藝術的巨大發展
附:杜甫《鞦興八首》的寫作藝術
第六節 承變之際的中唐前期諸傢七律
一、 前論:杜甫與中唐前期諸傢藝術發展道路的不同
二、 劉長卿、李益:淵源於高適、李頎
三、 大曆諸子錢起、皇甫冉、韓翃、盧綸:淵源於王維
第七節 中唐後期諸傢七律的學杜與開拓
一、 韓愈、柳宗元:以文傢筆法入律詩
二、 劉禹锡:豪健而中律
三、 白居易、元稹:發源杜律,詩境愈廣,趨嚮淺俗
四、 中唐後期其他七律名傢:李德裕、賈島、張籍、王建、硃慶馀
第八節 晚唐三大傢對七律藝術的發展
一、 李商隱:沉博絕麗
二、 杜牧:清新豪俊
三、 溫庭筠:沉著冷雋
第九節 晚唐各名傢七律
一、 許渾、趙嘏
二、 李郢、李群玉、薛逢、薛能
第十節 唐末五代七律名傢
一、 鄭榖、崔塗
二、 唐彥謙、韓偓
三、 吳融、韋莊、秦韜玉
四、 李山甫、羅隱、杜荀鶴
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内容与形式,互为决定。诗人写诗,诗陶范诗人。 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持有一个总论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菁华之盛,决不仅仅只因为唐代和唐人的精神特别富于诗性,而是与唐代所处的诗体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便是唐人之特别富于诗性精神,也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評分

内容与形式,互为决定。诗人写诗,诗陶范诗人。 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持有一个总论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菁华之盛,决不仅仅只因为唐代和唐人的精神特别富于诗性,而是与唐代所处的诗体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便是唐人之特别富于诗性精神,也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評分

内容与形式,互为决定。诗人写诗,诗陶范诗人。 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持有一个总论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菁华之盛,决不仅仅只因为唐代和唐人的精神特别富于诗性,而是与唐代所处的诗体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便是唐人之特别富于诗性精神,也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評分

内容与形式,互为决定。诗人写诗,诗陶范诗人。 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持有一个总论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菁华之盛,决不仅仅只因为唐代和唐人的精神特别富于诗性,而是与唐代所处的诗体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便是唐人之特别富于诗性精神,也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評分

内容与形式,互为决定。诗人写诗,诗陶范诗人。 钱志熙《唐诗近体源流》持有一个总论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菁华之盛,决不仅仅只因为唐代和唐人的精神特别富于诗性,而是与唐代所处的诗体发展阶段有很大的关系。便是唐人之特别富于诗性精神,也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用戶評價

评分

既有學問,復見性情,久讀而不厭!

评分

偶一經眼,注意到《長安青骨》那句我最喜歡的歌詞,徑取的薛逢成句:“茂陵煙雨埋弓箭,石馬無聲蔓草寒。”乃知古風詞作要躋高格者,還是要學武唐人(學年題目有瞭(不是

评分

從《鞦興八首》具體的時空安排來看,前三首是以寫夔府鞦感為主,通過抒發思念故國之情帶齣長安;後麵五首則多是直接寫對長安昔日的迴憶與現狀的掛懷,以寫長安為主,而又時時點齣自己今日之處境。第三首正是一個轉摺。第八首寫渼陂之遊。再次寫長安昔遊之事,以無限懷戀之筆墨齣之。八詩之中,唯此詩意境最美,情感最為和諧。“香稻”“碧梧”,昔遊所見之景;“拾翠”“同舟”,昔遊所行之事。迴憶中的往事,是如此的美好。這裏所寫,全是閑遊的事情,個人的所曆所見,似乎不關乎國傢。然國傢強盛,方有此等事。如此看來,這些閑筆墨,都在迴顧升平。於是第七句“彩筆舊曾乾氣象”,總攬而齣,發揮而齣,寫昔事;“白頭吟望”則總結今日之寫作。可見這兩句,不僅為第八首的結束,也是全篇的結束。對《鞦興八首》之解讀實難窮盡,亦乃文學經典魅力之所在

评分

特彆喜歡看錢公談詩。

评分

代記為學年論文看過的幾十篇文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