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品妙构”20世纪最佳英文小说
★ 翻译家蓝仁哲弥留呕心译作并长文导读
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属于威廉•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 ——哈罗德•布鲁姆
1929年,威廉•福克纳发誓:“我将要写的这本书,要么让我成名,要么我再也不碰墨水瓶。”这本书他只花了六周的时间就神品妙构出来,它就是《我弥留之际》。书名取自《奥德赛》中阿伽门农被妻子杀害、灵魂到达地府时的台词。
《我弥留之际》令福克纳一举成名,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小说之一。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多视角讲述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为遵守对妻子的承诺,率全家将妻子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的“苦难历程”,被誉为“20世纪美国长篇小说最出色的开篇”。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学院对他的评价是:“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苦难。整本书都是苦难。自己的苦难,他人的苦难。 而苦难的来源是什么,是他人。他人通过言语给主体苦难,也是通过言语给主体赦免。仅仅凭借言语。一句话,让一个家庭中的疯的疯,残疾的残疾,受辱的受辱。一句话,让一个女孩成为妻子,又是一句话,夺走了女孩自己的愿望。大家...
评分 评分我的父亲告诉我,人活在这个世上的理由就是为长久的死亡做准备。 生命因为死亡而真实,因为真实而孤独。因为孤单也才有百转千回的凄恻、悲怆。 与科拉之类相比,或若艾迪才是活在真实的生命当中。 语言,被赋予的意义。意义背后是极大极深的黑暗空洞。空洞尽出是难以抑制、无法...
评分写在前面,看文久了,故事就成了陪衬,技巧也是次要,我只看人,现实里的人。无论《我弥留之际》还是《八月之光》。虽然技巧带来 无与伦比的震撼,只是与我已是无关,给与我更加震撼的是对人性的深刻刻画。所以我挑了两个人物来分析一下,虽然是配角。 父亲是个庄严的词...
评分想起读福克纳,也是和人聊起中文翻译,觉得中译本福克纳的书名和原文相比都颇具诗意,比如《喧嚣与骚动》,比如这本《我弥留之际》。粗鄙如我,条件反射的直译自然是《当我躺着等死的时候》,因此便对这本书的内容有着格外好奇。从这本书开始读福克纳,也是因为它看起来只有200...
#福克纳大叔的冷幽默。他们忍受,苦熬:从前,现在,将来,直到永远。一场葬礼的盛宴,荒诞的狂欢,黑暗的舞会。参加狂欢节的代价:卡什的腿、达尔的自由、珠尔的马、杜薇的孩子和十块钱、瓦德曼的小火车。看似没有付出什么代价的安斯已经“死了”,而且对自己的死一无所知,或许这就是代价吧?代价还要再加上葬礼主角——他的妻子的背叛和报复。/蓝仁哲先生翻的福克纳都读完了,突然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评分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悲哀,所有人都痛苦,所有人都无情,只有最道德沦丧、自私冷血的人获得了新生的故事。
评分复调独白。
评分复调独白。
评分翻译可怕,从此见到译林绕路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