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经典之作。
那个在记忆里挥之不去的爱尔兰。
《爱尔兰之旅》是伯尔于1957年创作的游记,记录了他多次游历爱尔兰的点滴感触。该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富同情心的散文杰作”,堪称世界散文宝库中一颗明亮的珍珠。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当代小说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战后德国最重要、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科隆的一个天主教家庭,中学毕业后,在波恩一家书店当学徒,1939年入科隆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和古典哲学,不久后被征召入伍,经历了六年的战争生活。伯尔在战争中多次负伤,并被关入美军战俘营数月,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
阅读,虽然是一件极富个体性的行为,但其蔓延开的却是整一个使用这一语言的群体的心灵运转。当我们阅读一位外国作家,我们不仅是在与作者本人打交道,同样也在与整个民族的心灵作交流。因而,阅读是想象进而体验各种生活情境、把摸不同民族的心灵向度的可能性行为。 作为政治...
评分书是去年一口气读完了的,但拖了好久没写评,每当努力想振奋精神来一个彻底的感言总结,结果不是有其它琐事缠身,就是实在不知从何说起。 不知道大家都是从何种途径结识海因里希伯尔这个战后派作家的,也不知道大家都对这位废墟文学的代表人物了解多深。我个人是在读过...
评分我为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书写习惯,安排自己读些书籍,并先写一点读书笔记。 1. 一本书的序言或者后记,很难看到对书本内容的解读性文字,一般就是作者的生平,成书的年代及环境,作品受欢迎程度,以及其他著名人士的评价。读书笔记我看过不少,有的确实写的好,感觉可以做序...
评分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但是总觉得翻译里边许多涩涩的东西,如同动脉瘤一般,动不得还影响了全身! 最初看这部书是因为对爱尔兰有一种狂热的执念,对同是异乡人的作者有一些的好感,但是显然二战以后的伤痕累累是我不曾经历过的,我喜欢冯唐那种范儿,看海因的书心中总有些压抑...
评分让人厌倦的散文和喜爱的同理
评分开头几篇有点泛泛,后面有几个比喻十分生动跳脱,无常识又新奇有趣
评分扣的一颗星是因为翻译~读起来太晦涩了。作者倒是把爱尔兰那种又美又穷刻画地入目很多分
评分扣的一颗星是因为翻译~读起来太晦涩了。作者倒是把爱尔兰那种又美又穷刻画地入目很多分
评分一本非常高级的游记散文。 爱尔兰的美没记住多少,反倒是行文间隐隐透出的那种悲怆,让我印象深刻。 “从一开始,是由光线变化下不断呈现的新貌,以及人所见到的风景所组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